人啊,年纪大了总是不自觉地回想一些琐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又往往蕴含着许多人生和社会的道理。当时在遇到和对待这些问题时只是关注问题本身,想办法把问题处理好,而没有对那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道理思考更多。现在思考这些问题时才猛然发现,原来看似普通的琐碎问题却包含着令人深受启发的大道理呢。如果当时有今天这样的认识,也许会处理得更好。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能够给年轻人带来启发人生经验呢?这些东西整理出来能否说是体现了某种人生收获和价值呢?那就不揣冒昧,在此尝试着先说几条与大家交流,如感兴趣可以讨论下去。

一、从小看到老是准的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以前对这句话理解不深,甚至干脆就不相信。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看到身边人的变化,特别是早年认识,后来又多年未见的人,在看到后才对这句话体会更深。我在退休前不久的时候,曾应约参加了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这次聚会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几十年未见面的,不少的人如果单独在街上遇到肯定都会认不出来。互相介绍了之后真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个学校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下岗人员,后来读大学的仅有一两个,这两个当时在学校时就是我们班级学习很好的学生。等坐了一会儿熟悉了之后就都原形毕露了。当年在学校时表现啥样,过了几十年了还是当初的那个样子。淘气的学生、文静的学生,当初啥样还是啥样,甚至连表情和习惯动作都没变。再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我女儿的同学。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很注意她。这个同学从小就情商很高,敢于主动跟同学的家长打招呼,还能向同学家长提问题。她们高中毕业后,我又遇见她,还是小时候的样子,见人很热情,主动打招呼。据说,英国、美国、日本都有这方面的实验记录,持续跟踪一群人长达五六十年,记录他们的成长变化,结果发现三岁以后形成的性格几乎一生变化不大,结合性格观察这个人一生的成长轨迹,发现其中有很大的关联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三岁看到老”的道理所在。

二、人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是不理智的,更多的是出于本能

有人说,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遇事会更加冷静和理智。真的是这样吗?我的看法是一些人是这样,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本能来做出判断和决策。认知的问题比较复杂,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人的认识水平不一样,这就很难说清楚。就普通大众来说,特别是针对生活问题,基本都是根据本能做出选择的。在众多的本能中,利益因素往往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比如,以婚姻问题为例,在相亲的时候,考量的基本都是物质条件,而最重要的感情问题甚至都不在考虑范围内。再比如考大学报考志愿,在同档次学校和专业中,考虑较多的还是未来的就业因素。至于学科发展呀,前途啊,则很少考虑。甚至在读高中的时候,目标就是考大学,高中三年就是备考的三年。一句话,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的就干脆不学。高三一毕业,好多学生就把教科书全都扔了、烧了。读完四年的大学,有几个学生将大学的教科书和学习材料带回家的?功利性如此强烈,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是很典型、很突出的。再看看这些年屡屡发生的集资诈骗案件,参与集资的哪个是傻子?个个都是手里有闲钱的精明人,但就是前赴后继地上当受骗,根源在哪里?是骗子的手段高明吗?其实套路都是一样的,可就是有人飞蛾扑火,这是理智问题吗?

三、看似没用的知识才是很有用的

对于学习知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有用的。什么知识有用呢?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实用性的角度说的确如此。这就带来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从不反对学习数理化,甚至还鼓励自己的孩子学理科。但是仅限于此是不行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是教人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必备的知识,可以说是通识课,十分必要,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被认为这些东西没有用而被忽视。在义务教育阶段被放在从属地位,在大学阶段大都被放在考查课来安排。人到了一定年龄,特别是具备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后才会越来越感到,这些人文知识是一辈子受用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用的,尤其是在一个人遇到困境和挫折时,这些知识能够支撑你做出正确的抉择和坚持下去。这些人文知识起码能够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不糊涂。因此,越是看起来没啥用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就像空气和水,几乎是最廉价的,到处都是,而它们恰恰是最珍贵的,须臾离不开。

四、多数人并没有读书的习惯

说起书,没有人承认自己不读书,也没有人承认自己不爱书。但是书在许多人那里真的很有地位吗?据我观察,多数人并不真的爱读书,有的人家里和办公室都有不少的书,但他们很少看,更谈不上读。我到一个企业老总那里做客,看到他办公室的书架上有很多精美的书,于是便走上前拿出来看看,竟发现在书架上摆了许多假书壳子。这个东西我当时是第一次看到,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卖这个东西的。有人说,一个爱读书的人绝对差不了。我常用这句话暗中考量一些人,发现果然如此。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是需要具备许多条件的,并不简单。我理解,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应该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要善于思考问题。头脑里不想事就不可能有学习的欲望。二是要有理想有抱负。就职场人来说,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得学习,否则不可能具备这些能力。三是要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这样,读书的行为才能够坚持下去,否则必然浅尝辄止,虎头蛇尾。因此,具备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样的人也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爱读书的人绝对是一个值得交往和敬佩的人。

五、不论做什么,能够持之以恒的就是牛人

在生活中我发现,人最难的是管住自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律精神。许多事情看起来并不难,但是想做好还真的不容易。比如戒烟和减肥这两件事,很多人都想做,但就是做不下去。这两件事要做起来真的不算困难,贵在坚持。是的,大多数人就是失败在“坚持”这两个字上。再比如,现在有很多人都患上了糖尿病,都在靠吃药、扎针维持。据医生说,初期的病人只要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也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就能够有效地控制住血糖。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就是做不到这点,结果只能是靠吃药和扎针来维持。这个问题的道理很简单,做起来的要求也不复杂,为什么多数人就是做不到呢?说到底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一个人不能够清醒、理性地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没有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看不透人和人生的本质也就不具备驾驭自己的能力,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因此我认为:不论做什么,能够持之以恒的就是牛人!

总之,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是一个大课题,本人没有驾驭的能力,只能是略感一点皮毛而已,极其肤浅,冒昧地乱谈几点拙见。用一句牛顿的话来共勉:“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沙滩上玩耍的孩子偶尔捡到一个贝壳而已,真理的大海我远未发现。”

写作于2022年9月15日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