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桥的舞台,桥是江南的韵,在水的舞台上,一座桥就是一道风景。

义乌佛堂万善浮桥是独具佛堂特色风貌的古建筑,被誉为古镇的标志之一,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是由古时乡绅与社会贤达人士募集建造而成,取其名也是为纪念这一好善之举

“桥浮佛镇贯长空,两岸云衢路自通。一带松舟横水面,千寻铁索锁江中。波澜滚滚排轻鹢,凶浪滔滔落彩虹。何用乘舆争利涉,四民千载渡西东。”这是清代地方诗人张选描写义乌佛堂万善浮桥的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浮桥是由漂浮在江面上的20条松木舟拼连而成,舟与舟之间连接着两条用生铁锻造、乌黑发亮的铁索。江的两岸各有一根石柱固定着浮桥的铁索。如今,在江西岸构树脚村,石柱依旧清晰可见。浮桥也见证了佛堂的历史变迁,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两岸人民为了方便通行,浮桥改建成石头水泥桥,结束了她最原始的“若梦浮生

佛堂万善浮桥于2017年清远德普浮桥有限公司新设计建造而成,是佛堂古镇的标志之一。每逢节假日,浮桥两侧的3D灯光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观赏,成为著名网红打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堂万善浮桥一头倚着挽澜亭,一头连接着江北的古民居苑,这既是游客从江北通往古镇的主入口,是古镇“一江两岸三桥”规划的核心,也是连接江南、江北的一道亮丽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德普浮桥有限公司为配合古镇保护开发利用整体规划,项目整体以还原万善桥的原貌,以舟为载体,在“还原+创新”的理念下重新设计浮桥,项目以“舟桥、五顶亭、拱桥”三合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舟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设置为总宽约4m,净宽3.5m,总长约111m,主体受力结构为钢结构,外包防腐木,上设方木栏杆整体呈仿古风格。万善亭选用五顶亭,台面呈一边长为13.5m正方形,北岸平台连接拱桥,南岸平台连接舟桥引桥。拱桥连接万善亭与北岸,总长约21m,总高约3.8m,桥面最宽处宽约5.6m,最窄处宽约2.8m,净宽2.6m,整体呈拱式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目以“继承”和“延续”为整体思路,还原古朴的万善桥,在恢复场地记忆的同时延伸拓展,以浮桥作为城市的文化载体,联系渡口、牌坊、老街……重新呈现一幅佛堂古镇的印象画卷。坚持古朴的风格,整体统一于古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晚,盛夏的江边凉爽,万善桥上彩旗招展,游人不绝。踏上摇晃的浮桥,就像走进旧时光里,江水荡漾,唤起乡愁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乌地理志》记载,停泊在江面上的船只最多时达500艘以上,八婺各县客商的货船在码头进出、浮桥和码头都见证了古镇最繁华的年代,佛堂古镇因佛而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浮桥与老街,恰是佛堂商埠文化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