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后,出炉的骨灰通常不超过3公斤,这和人出生时的体重相当,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对于当代大部分国民来说,火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大部分人对于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不太了解,而且很容易听信有关火化的负面传闻,比如认为殡仪馆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不然为啥不让家属观看火化过程呢?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就是: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火化过程中,为什么要求家属在外面等待?在殡仪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中,家属可以亲自参与哪个环节?

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

人死后为什么要进行火化?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国《殡葬改革管理条例》中写得很清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过去,人死之后一般先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之后再进行土葬。整个治丧过程往往大办特办,十分铺张浪费,而且装殓遗体需要一口棺材,对木材的消耗量很大。不仅如此,埋葬逝者还需要一块土地,尤其在北方地区,往往要占用农耕用地,这是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

而执行火葬之后,大部分城市地区的葬礼在殡仪馆举行,治丧过程相对节俭,告别仪式也比较简单,骨灰盒对木材的需求量远比棺材要少得多。而且国家倡导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可以节约大量的殡葬用地,也不会对耕地构成侵占。

很多人对于火葬节约土地这一点存在质疑,认为我国土葬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老旧的坟墓大多会自然风化,不会占用土地。而今天的土葬,骨灰盒被安葬在大理石材质的公共墓地中,坟墓经年累月后也不会风化。

如果是在农村地区,可供土葬的土地面积很大,似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死之后还要进行土葬的话,不仅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制作棺材,还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大面积的土地来安葬逝者。

一口棺材占用的殡葬用地面积,要比一个骨灰盒占地面积少10倍以上,再加上那些寄存在殡仪馆或者采取海葬等不占地的,节约的殡葬用地会更多。因此火葬在节约资源和土地方面,发挥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关于保护环境,大部分人会想到火化焚烧遗体时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性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为什么说火化会保护环境呢?

这其实是人们对火化不够了解导致的,火化焚烧遗体时需要用到柴油等来助燃,柴油燃烧确实会释放一些污染性气体,但是这些有害气体会被过滤掉,排入大气的都是符合排放标准的气体。另外,逝者的随葬品中,不允许放入焚烧后污染空气的物品,这也是为了保护环境。

而土葬则会对土地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一方面遗体腐败后生成的腐败细菌和腐败气体,会扩散到土地和地下水中;另一方面棺材上涂抹的各种防腐材料,对土地和地下水也会构成污染。因此火葬在保护环境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逝者的遗体最终都会融入大自然,无非是所需时间不同罢了。土葬埋入地下的遗体,会被微生物分解掉,而火化是用大火将遗体焚烧殆尽,只剩下一小撮骨灰,骨灰的主要成分是钙磷酸盐,是制作肥料的原材料。因此火葬可以更快地让逝者融入大自然,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火化时,为什么要家属在外面等待?

火化时,为什么要家属在外面等待?

逝者遗体被送至殡仪馆之后,会先交由入殓师进行整治,入殓师会为遗体净身、消毒、化妆和穿寿衣等,尽可能让逝者恢复生前之样貌,重新焕发生机,给逝者最后的体面,也让逝者家属得到安慰。

遗体整治完成之后,通常会在殡仪馆的告别室举行告别仪式,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吊唁,不过就整体而言,殡仪馆的告别仪式要比农村地区的吊唁仪式要简单得多。

告别仪式结束后,就要进行火化了。火化师在将遗体推进焚烧室之前,还会让逝者的至亲见上最后一面,算是最后的告别了。但在随后的火化环节,就不允许家属跟随了。

那么为什么要求家属在外面等待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这是殡仪馆对火化的工作要求

火化遗体的焚烧室内,通常会设置四五台甚至更多的火化炉,每一台火化炉前都至少有一名火化工在进行焚烧工作。也就是说焚烧室是火化师工作的场所,如果放任逝者家属跟进来,那么很可能会干扰火化师的正常工作。

另外,火化炉内的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即便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火化炉炉壁的温度也很高。逝者家属不忍亲人离去,亲眼目睹火化过程时,很可能会靠近火化炉,这不仅会干扰火化师的工作,还有可能被烫伤。

所以说,让家属在外面等待是火化过程的工作要求,是为了避免家属干扰火化师的正常工作以及保护家属不被烧伤。

第二,这是为了保留逝者最后的体面,也是为了照顾家属的情绪

火化过程其实并不适合家属观看,一方面是因为火化师可能会对遗体做一些“不体面”的操作,另一方面是因为遗体在被焚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直视”的情况。

在过去,由于火化技术不够先进,为了防止遗体由于受热膨胀而发生爆炸,火化师会使用刀具等划破遗体的腹部,场面无法直视。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火化效率,火化师还要在焚烧过程中对遗体进行翻动。

另外,遗体在火化炉内的高温焚烧下,会出现很多“惊悚”的场景。比如遗体的肌肉组织遇高温会快速收缩,导致四肢扭曲,甚至躯干都会向上弯曲,从火化炉外看去,似乎是遗体在火化炉内不断地挣扎。

无论是火化师的操作,还是遗体在炉膛内的变化,都不太适合让家属看到。所以让家属在外面等待,既是为了保留逝者最后的体面,也是为了照顾家属的情绪。

家属可以参与哪些过程?

家属可以参与哪些过程?

其实除了参加告别仪式外,逝者家属还可以参与和火化相关的一些项目,比如捡骨灰和观炉服务等。

在现在大部分殡仪馆采用绿色火化技术的情况下,火化过程比过去文明了很多,火化效率也大大提高。不仅火化师不需要再对遗体进行“不体面”的操作,火化时间也由过去的两个小时缩短为现在的45分钟左右。

虽然火化遗体时需要家属在外面等待,但在焚烧完成后,家属可以参与捡骨灰的过程,也就是允许家属亲自装殓逝者的骨灰,以满足家属对逝者的不舍之情。

与影视剧中的粉末状骨灰不同,现实中遗体火化后出炉的骨灰并非粉末状,而是一堆大块的骨渣,只不过这些骨渣十分易碎,用手轻轻一捏就能捏断。大部分家属都会将这些骨渣装入骨灰盒,如果想要粉末状骨灰的话,还需要火化师对骨渣进行粉碎和碾磨。

不仅如此,骨灰的重量也与大家所想不同。很多人认为那么大一具遗体,焚烧过后的骨灰应该也不会太少,最起码一个骨灰盒是装不下的,因此有传闻说火葬场只给一部分骨灰给家属。

但这其实是谣言,因为遗体火化后的骨灰重量通常不超过3公斤,用一个骨灰盒完全能装完。人体骨骼的重量约占总重量的3.5%左右,而经焚烧过后,人体的软组织和有机物会全部被焚烧殆尽,骨骼也变成易碎的钙磷酸盐。

研究表明,成年男性焚烧后的骨灰平均重量约为2.7公斤,成年女性则为2.4公斤。因此骨灰的重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得多,火葬场也不会做出扣留骨灰这样的事情。

另外,在一些大城市的殡仪馆,还会为家属提供“观炉”服务。所谓“观炉”就是允许家属通过火化炉内的摄像头在电脑屏幕上观看火化过程,以满足一些家属的特殊要求。

总而言之

总而言之

殡仪馆火化的过程中,让家属在外面等待主要是为了火化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家属被烫伤,照顾家属的情绪,毕竟火化过程不太适合家属观看。而有些家属则希望亲眼目睹火化过程,于是一些殡仪馆也会提供“观炉”这样的特殊服务。

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