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孙刘联手共抗曹操,双方交战无数次,局势却处于一直僵持的状态。后来关羽死于吴军之手,刘备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愤怒,为给结义兄弟报仇,他草率地选择了率领大军攻打吴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经此一事,刘备心中郁结,病倒了。

在白帝城,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明白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但仍旧放心不下自己一手建立起的事业,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刘禅可以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光复汉室而努力。但他也明白,刘禅能力不足,依靠他来主持大事是不妥的,所以在临终前,他便将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

岁月流逝,诸葛亮也逐渐变老,在他身死后,原本计划好的北伐也随之停止,曾经英勇无比的蜀汉大将也逐渐消亡,而刘禅也成为了世人眼中造成蜀汉灭国的始作俑者。

很多人觉得就是因为刘禅继承了皇位,没有大才,软弱无能,乐不思蜀,没有将心思都放在江山社稷上,才使得蜀汉在他的手中出现了灭亡的局面。但这都是小说中的刘禅,而历史上的刘禅又是怎样的呢?他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如果蜀国真的实现了统一,刘禅又会被如何评价呢?

刘禅为人品性以及才能到底如何,和曹魏以及东吴的帝王们比比就知道了。

据史料记载,曹魏共有五位皇帝,分别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和曹奂。曹操就不用说了,喜欢猜忌别人,还心狠手辣,只有他负别人的份儿,没有别人负他的份儿。

身为曹操的儿子,后来继位的曹丕也不是个善茬,狠辣手段也是令人惊心。为保皇位,几次三番加害自己的兄弟。

但是他继位后,也曾为魏国做出不少的贡献,让魏国的国力更上一层楼,只可惜他在位仅有六年的时间便薨了。接下来就是曹叡登基为帝。

曹叡没有曹丕的大才,也没有远大的志向,起初还能努力一把,处理下朝政,但到了后面,他已然变成了一个昏君,整天只知享乐,在后宫中乐不思蜀,不问朝政。在位13年便去世了。

之后的曹芳,曹髦和曹奂相继登基为帝,可惜他们的政治才能也是有限,又没有铁血手腕,最终被司马家的人玩弄于股掌之中,任人宰割。所以曹操虽然为后代留下了大好江山,但却被一代不如一代的后辈们给败光了。

而东吴和曹魏自然是不能比的,曹操在世时,孙权就比不过曹操,之后他的几个后代孙亮,孙休和孙浩更是比不上曹魏的当朝皇帝。

但是刘禅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没有父亲的大才,但是他也懂得知人善用,只是程度不高而已。他没有将重要的位置交给奸佞之臣,而是任命蒋琬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虽然两人的才能没法和诸葛亮相比,但也是一众朝臣中出类拔萃的人,而且他们还都对蜀汉十分忠诚,由此可以看得出,刘禅并不是一个糊涂虫,他也有自己的考量和打算。

虽然刘禅对朝堂之事关心的不多,但是他身边还有诸葛亮帮助他,若诸葛亮没有身死,司马懿失势,那么北伐或许会成功,蜀国也将实现统一。只要有诸葛亮存在,那么刘禅想要过乐不思蜀的生活也不是不可以。

再者,统一后,蜀国的疆土会更多,也能吸纳到更多优秀的人才,即便诸葛亮去世,也不是不能找到优秀的人才辅佐刘禅继续治理国家。或许刘禅还会成为一代明君。

还有刘禅不是个固执己见的人,他很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当然,就这一点来说,它就是个双刃剑,如果能用好了,当然会帮到刘禅,但若是用不好,也会让刘禅变成一个傀儡,那到时候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刘禅十分听话,他听取了父亲刘备的建议,对诸葛亮重用不说,还积极听取他的建议,因为诸葛亮对蜀国是忠诚的,为人正直,淡泊名利,所以即便是他手握大权,刘禅也不会担心。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刘禅受到小人的蒙蔽,不再相信诸葛亮,那么他的政权就可能遭遇危险。

要知道刘禅对于朝堂之事关心地并不多,对于处理国家大事,他更愿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也不知道他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是害怕成为亡国的皇帝,可就是这样的行为也很可能让刘禅被人利用,成为一代昏君。

所以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像大家在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看到的那样,是一个无能的昏庸帝王,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只不过这些优点并不能决定他是否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主要还是取决于刘禅相信谁,会听取谁的意见。如果他相信诸葛亮,那么他会开创一个盛世,但若是他相信小人,那么他不是成为傀儡就是面临灭国,下场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