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黄河

标题:(大河奔腾看甘肃)黄河首曲:人与河和谐共生(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的真谛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玛曲县是纯牧业县,畜牧业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曾经因为牛羊越养越多,草越来越少,玛曲草原沙化问题一度突出,水源涵养能力不断下降。为此,作为黄河首曲,玛曲开启了“黄河保卫战”,扛起上游责任,聚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人与河和谐共生。昨天,我们去往了黄河边的美丽村落——克勤村,结识了回乡创业的扎西华交,今天我们继续来关注他们一家人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扎西华交正忙着在县城办理各项手续。今年年初,当地政府为了扶持返乡创业人员,给扎西华交免费提供了一块产业园区内的土地,并帮助申请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20万元,用于他的手工纺织品作坊修建厂房、带动就业。生产规模即将扩大,扎西华交开始为下一步的发展做起了准备。他要前往草原深处的牧场,收购牦牛毛和欧拉羊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建立健康的草原生态系统,玛曲县将1288万亩可利用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实行严格保护,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每家每户的草场,每年都需要经过严格计算,依据承载量,确定牛羊数,以此达到草畜平衡。扎西华交家的草场有1800多亩,都由大哥加木措在管理。牛羊超出核载时,他家要不减畜牛羊,要不就租别人家的草场来放牧。现在,草原上的人们都自觉维护着草畜平衡。

哥哥加木措除了放牧,平时还会帮扎西华交收购牛毛和羊毛,让以前牧民们不在意的牛羊毛,现在也能变成一份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玛曲,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后,让“牛羊数量减少,牧民收入不减反增”,一直是一项不断探索的工作。这“一增一减”中,需要找到正确有效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牦牛养殖以一家一户为主体,基本处于靠天养畜状态,由于高原地理气候原因,母牦牛产犊率低,成年牦牛要六七年才能达到出栏体重标准,并且容易陷入“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造成牦牛饲养周期长、畜群周转慢、出栏率低、养殖效益差等问题。但是,如果完全进行设施化养殖,又恐怕导致高原牦牛肉的品质下降。去年以来,玛曲县开始尝试科学养殖牦牛、发展壮大高原特色畜牧业,半畜牧半舎饲的畜牧新方式开始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草定畜、划区轮牧、行业选育、牧户繁育、园区养殖、冷季补饲、四季出栏、按龄定价、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现在是玛曲高原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大河汤汤,日月轮转。今天,古老黄河的保护与发展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居住在黄河首曲之滨的人们,已经与河流休戚与共,明天,请跟随我们一起感知玛曲独特的黄河文化、游牧文化,以及新时代人与河和谐共生的新亮点!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杨德灵 杨海芸 王涛 张景翔 甘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