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已签约维权骑士,抄袭必究!】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虽然时光远去,但那时的记忆却刻在了人们心里,欢乐悲喜,都是人生的经历。
刘爱玲就是当年去陕北插队的知青,如今已经满头白发,步入人生的晚年。
回忆过去,除了感慨那段让人难忘的岁月,更让她刻骨铭心的是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女,因为她的命运而改变了生活轨迹。
因为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刘爱玲无奈之下,遗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至今让她耿耿于怀,内心充满了愧疚。
01、
刘爱玲出生于北京,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
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因病去世了。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但还好,有父亲和姥姥的照料,刘爱玲和妹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
不久,刘爱玲的父亲为了生活再一次结了婚,继母进门时,还给刘爱玲带来了一个小弟弟。
继母虽然对刘爱玲姐妹俩不错,但姐妹俩却怎么也对继母不感冒。
毕竟,父亲的心分给了继母和小弟弟一半,这让姐妹俩更加思念亲生母亲。
1969年,刚满十七岁、初中毕业的刘爱玲在居委会的动员下,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去农村插队。
3月初的一天,刘爱玲踏上了北京去往陕西的火车,最终来到了南马河公社的侯家沟大队,当上了一名下乡知青。
当时,和刘爱玲一起到农村插队的还有另外7名男知青和5名女知青。
因为没有房子,她们被分散到家户家暂时借住。
刘爱玲和另一名知青张欣怡两个人被大队安排到一户农家借住。
这户人家是一队记工员李玉成的家。
这个李玉成当年二十一岁,父亲去世。还有一个哥哥,早几年去邻村当了上门女婿。
家中只剩下李玉成和母亲相依为命。
李玉成家住的是两孔土窑洞。
刘爱玲、张欣怡和李玉成的母亲住在一孔土窑里,她们睡在一铺土炕上。
李玉成自己住在另一孔窑洞里。
条件虽然艰苦,但也李玉成的母亲对她们照呼得很好,让她们苦中取乐,有了家的感觉。
刘爱玲和张欣怡第一次出山劳动,任务是往沟南的坡地里挑粪。
怕她们不适应,出山的前一天,李玉成的母亲就连夜为刘爱玲和张欣怡各缝了一个棉垫肩。
李大娘说她们是城里的学生,怕她们皮娇肉嫩,就让她们挑担子的时候垫在肩膀上,不磨衣裳也不硌肩膀。
李大娘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干起农活来却一点也不输别人。
她和大家一样出工出力,回来还要为她们做饭。
每次吃饭的时候,李大娘和自己的儿子李玉成舍不得吃菜,把好吃的饭菜留给刘爱玲和张欣怡。自己只夹几块咸菜下饭。
时间长了,刘爱玲和张欣怡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和李大娘如母女一样亲,把李玉成当成了亲哥哥。
日子长了,李大娘逢人就笑眯眯地说,她不但有儿子,还有两个亲闺女。
可就在秋后,队里给知青们打了三孔宽敞的窑洞,知青们再不用在老乡家里借住了。
刘爱玲和张欣怡也要搬走了。
李大娘把她们俩当成了亲闺女,自己舍不得她俩离开,拉着她俩的手,竟哭了起来。
刘爱玲和张欣怡也依依不舍,她俩流着泪,对李大娘说:大娘,别难过,我们还在村里,也没有走多远,没事了我们就过来看你。
就这样,刘爱玲和张欣怡搬离了刘大娘家。
但虽然不在一起住,但刘爱玲和张欣怡还是经常去对刘大娘家吃饭唠嗑,闲谈叙旧,依旧和往常一样,随意自在,如同回自己家一样。
02、
李玉成虽然文化不高,但也上过学,人长得相貌堂堂,而且人性也好。
担任村里的记工员,也是一个很吃香的行当。
但由于他的父亲早逝,因此婚事一拖再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
就这样,一直到了一九七四年,26岁的李玉成还是没有处下对象,这下可把李大娘急坏了。
可这种事情,急也没用。
一九七四年冬,刘爱玲回北京探亲,刘爱玲的父亲和继母都劝说刘爱玲赶紧找对象。说如果找得迟了,恐怕就找不上好的对象了。
刘爱玲不喜欢继母的样子,因为她不愿意自己赖在家里,于是心想,自己也真该找对象了,自己成个家,不再回来了。
刚在北京过完春节,刘爱玲就迫不及待提前归队了。
回来的当天,刘爱玲就特地拿着给李大娘买的礼物去看望她。
李大娘看到刘爱玲后,高兴得合不拢嘴。
她做了好几道菜,专门招待刘爱玲。
刘爱玲感到这里就是她的家,当她看到李玉成跑前跑后,忙活的样子,心里觉得这个男人就不错,如果自己找婆家,就找这样的人家。
之后不久,刘爱玲就大胆地对李玉成表白,要跟他处对象。
李大娘知道后又惊又喜,像天上掉下了一个宝贝,让她激动得连连说好。
就这样,一年后的秋天,23岁的刘爱玲嫁给了27岁的李玉成,两个人虽然一个是知青,一个是陕北农民。但两个人却是真心相爱,彼此珍惜,也算是一段好姻缘。
一年后,刘爱玲诞下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大的是男孩,起名李大龙;小的是女孩,起名李小凤。
就这样又过了3年,形势有了变化,当时落实政策,知青可以回城。
大部分知青都离开了农村,回到了城里。
村里只剩下了刘爱玲一个知青。
她因为结婚了,当时和当地农民结婚的知青,没有返城的政策。
刘爱玲看到当初的好姐妹们一个个地走了,心里空落落的。
她也想回北京的家,毕竟城里和乡下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可看着丈夫和年幼的两个孩子,她内心充满惆怅和迷茫,只能是一声叹息!
一天,刘爱玲的家里发来的电报,就她爸不慎摔伤,正在医院抢救。
听到这个消息,刘爱玲十分心急,她赶紧买了火车票,把两个孩子留给婆婆和丈夫,连夜赶回了北京。
刘爱玲的父亲千真万确是摔伤了,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有了好转,但人却不能站立,只能卧床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爱玲的继母带走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和积蓄,向刘爱玲的父亲提出了离婚,离开了这个家。
刘爱玲回到陕北的侯家沟后,思想斗争了好几天,终于下定了决心。她要跟李玉成离婚,回北京照顾卧床的父亲。
看到刘爱玲坚决的样子,李玉成和他母亲只好答应了她的要求,只有一点,让把男孩留下,毕竟是老李家的一条根。女孩李小凤她可以带走。
刘爱玲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只带着女儿李小凤回到了北京,俩人的户口也迁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后的刘爱玲,在服装厂加工服装,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养家糊口。
在刘爱玲的精心照顾下,刘爱玲父亲的病很快有了好转,最后完全恢复了。
父亲的病好了,刘爱玲又想念起在陕北农村的丈夫和孩子,她甚至想回去跟丈夫复婚了。
但她的想法遭到了父亲和妹妹的强烈反对,说她好不容易跳出了农村,再要回去那可就再也甭想回来了。
思前想后,刘爱玲只好打消了回陕北的念头。
后来,刘爱玲顶替了他父亲进了工厂,有了正式工作的她找到与自己同频的人,再一次领证结婚。
后来,刘爱玲工作变动,调到了事业单位,唯一留在身边的女儿李小风学习成绩优异,最终考上了医科大,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夫。
之后,成家立业,生活过得十分美满。
2016年的冬天,刘爱玲听说李玉成的母亲去世了,得到消息的她带着女儿赶回了曾经下乡落户的侯家沟,见到了自己的昔日的丈夫李玉成和两人的儿子李大龙。
李玉成和刘爱玲,两人见面,四目相对,却不知从何说起。
半晌,刘爱玲问李玉成:这些年,你和孩子过得好吗?
李玉成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点头说:嗯,就那样。
此时的李大龙也已经成婚,他初中文化水平,甚至因为农贫,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
他们还住在过去的旧窑洞里,生活依旧贫穷。
刘爱玲的儿子李大龙虽然只有40岁,但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满脸写着沧桑和憔悴,甚至于都有些驼背了。
看到自己亲生儿子如此窘况,刘爱玲心里很是难受。
一对双胞胎儿女,因为生活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生活差距也是天壤之别,让人唏嘘不已。
离开侯家沟时,刘爱玲和女儿李小凤分别给李玉成和李大龙留下了一笔钱。
他们推托不要,但还是拗不过母女俩,只好收下了。
亲情血浓于水,虽然刘爱玲只能在金钱上给父子俩下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她心灵所受的创伤却是金钱难以弥补的。
如果当初没有回城,如果当初没有跟李玉成离婚,如果刘爱玲还生活在那个小山村里,父子俩的生活会不会更好一点?或许儿子李大龙就不会辍学,也许考上大学后,人生又是另一番景象。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人生也不会重来。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种下的因,结下的果。
最终,只能是自己咀嚼其中的滋味了。
对此,你有什么想发表的议论,请在下方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