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来谈谈消费。

首先,一个人大概怎么什么年龄段,最愿意买东西?

是现在的年轻人。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比父母辈更愿意花钱,是因为人生经历所形成的观念差别,而不是年龄。

父母辈的人,多少都受过穷,在物质条件不丰裕的年代里成长并且老去,所以他们习惯性的节约,保守,能不花钱就不花。

而且他们年轻的时候,物质条件不丰裕,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也没有太多东西去诱惑他们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80后开始吧,生活条件就逐渐好起来了。

特别是零零后,他们在最辉煌的年代出生,成长就伴随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

如果父母问他们想要买什么,肯定能拉出一串长长的清单:爱疯手机、游戏电脑、高档化妆品、相机......又贵又多。

但是这些东西,父母不可能全部满足。

特别是如果还在上学的话,爹妈会让孩子“好好学习,别把注意力放在玩上面!”。

所以得偿所愿的时候很少,大部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走出校门之后,年轻人拿到第一份工资后觉得觉得得意,这是可以由自己完全支配的收入!

小伙子小姑娘们可能会在短时间,甚至好几年内大买特买,哪怕把自己的工资花得一分不剩,每个月月底都得吃泡面也无所谓。

很多时候,那些都是不理智且冲动的消费。

实际上那些买来的东西东西可能并没有什么用,或者很快就过时了。

年轻人会把这些东西装进盒子,放在角落里再也不拿出来,然后再去买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家最喜欢这样的顾客了。

他们打出各式各样的标语,做各种活动让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也能直接把自己喜欢的商品拿回家。

我们就拿手机举例吧。

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手机是默认两年一换的,最多三年。

当然那些最激进的爱好者,可能每年都会追着新发布会买。

但我们父母辈,大部分人的手机都会用个四五年也舍不得换。

分明没怎么用手机,电池都得一天两充的情况,还在那照常用。

手机厂家要讨好谁,这就不用问了吧。

很多时候年纪大的人更有钱,但他们不肯消费啊,所以不如去掏年轻人的钱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段1:唤起年轻人的虚荣心

“买了这个,你就是精品名流/都市丽人!”

“现在都用这种,你那个已经老土了,不如赶快分个二十四期换了拉倒。”

这个不好评价,毕竟大家都好面子。

但为面子掏空自己钱包?劝大家再好好想想,毕竟面子不能当吃当喝。

在当今这个情况下,年轻人的钱也不是大风飘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段2:炖煮鸡汤

“要趁着大好年华去体验.......”

“年轻时不享受,年老也享受不动了。”

“女孩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能用太便宜的化妆品.......”

“冲动,就是青春!”

年轻人不该“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没错。

嗯......?

不买那个高价口红,就是虚度年华吗?用前年买的手机,就要觉得羞耻吗?

别被套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套路,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好在这些年,消费主义已经逐渐冷却下来。

当然,小编也很难为这种现象拍手叫好。

因为消费主义冷却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学会了理性和克制。

纯粹是因为“没钱”。

以前呢,我们把涨工资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涨得少就选择直接跳槽。

但现在呢?

如果某个人有一份三五年内能保证不关门的公司,那就烧高香了!

它乱加班,工作环境差,工资还少?都可以忍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做几年前可不是这样的,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呈现下降和混乱的趋势。

因此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对未来都开始变得悲观。

在担忧之中,只好收敛起自己的许多消费愿望,大家都变得不爱掏钱了。

有些人也开始反思之前的日子,懊悔自己太浪费。

“如果当时没有买那些......现在我都攒下好几万了吧,就不用这么困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也不要太在意以前的消费。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时代的变化,和是大江大河的流向一样,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东西。

所以反过来说,我们与其烦恼下去,倒不如就像水中的鱼一样:

活在当下,以最快的速度忘掉烦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你还会和以前一样买东西吗?

生活有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变?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