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能源投资路上,“十万亿”市场再掘金!

一家新能源公司的融资尽调现场:公司最长的桌子旁,坐着20多个投资人,还有10家投资机构线上参与,对面坐着该公司的负责人,一轮流程下来,公司估值也随着在投资机构里的火热程度水涨船高,这一景象就发生在不久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是投资机构整体活跃度骤减的2022上半年,“碳中和”等赛道也依然持续火热。以可再生能源为例,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上半年该领域获得的新投资额创同期新高;其中中国占到43%,为第一大市场。背后主要推动力之一就是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上半年VC/PE可再生能源融资额总计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

2020年9月,中国公布“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顶层时间表的明确,给新能源行业注入了一剂确定性的强心针。

自此,新能源成了确定性最强的投资赛道。“什么人都在投,几乎所有机构都在进军新能源。”一位新能源投资人表示。从2021年开始,新能源几乎进入了近年来最热闹的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缘地带十余年

在火热投资的2021年以前,中国新能源行业已经历了近20年的跌宕起伏,而彼时在该领域的投资又是另一番景象。

“早期主流的美元基金都在投互联网,很少有什么市场化机构投光伏领域。”新能源投资人回忆称。早期补贴催长的新能源行业尚欠缺经济性,短期内难有爆发性增长,在投资圈长期处在边缘地带。

中国在进入光伏行业最初期吃到了海外补贴的红利,2003年-2007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90%。光伏行业在中国开始显露“曙光”。“我们当时就判断,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电驱化是终端用能场景的必然趋势。周期性波动也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一位行业投资人表示。

新能源汽车在发展初期也面临类似光伏产业的融资难题。虽然在2015年前后,依靠补贴、示范推广、出台总体规划与行业规范,新能源汽车迎来了行业第一次爆发。但总的来说当时投新能源项目、尤其在早期阶段的,并不多见。

“最早在产业初期,很少有人愿意投新能源,能真正看得懂行业的人也很少。但专业的新能源企业已经在跟踪研究全球最前沿的方向,判断未来往哪个方向走了。”新能源行业企业家如是表示。

新能源弯道超车

随着中国油气愈加依赖海外进口,在边缘地带“徘徊”了十余年的新能源,开始崭露头角。空气能、新能源汽车、氢能、光伏发电、石墨烯系列等等的新能源产品应运而生,开启了新能源广阔的市场。

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正是在这段时间密集成立。在弯道超车上,新能源行业无疑发力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万亿”市场再掘金

如今,在国家政策、技术的多方助力下,新能源产业内公司也愈加受到资本青睐。

“众人拾柴火焰高”,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确定性共识快速凝聚,相关项目的估值也被迅速推高。

新能源的十万亿市场,已经被全面推开。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人关注并加入到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中,我们也希望大家可以更好地发挥资金配置的价值,支持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