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应当是衡量每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也是检验党员干部素质是否过硬的政治标准,直接决定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一以贯之。

基层干部在一个地方就是一面旗帜,在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面前,其一言一行代表党,要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树立旗帜意识,把举旗帜摆在第一位,让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能够看得见、学得了、跟得上,凝聚带领、引领和推动地方发展的能力。始终保持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朝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走下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多下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意、访民情、知民愿以心换心,以真情实意来换得群众的赞许,只有将人们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剖析,找准差距,坦诚相待、开诚布公,积极作为,提高对群众服务质量水平,真正地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办好一件实事,包括前期的调研摸排,中期的问题纾解和后期的跟踪反馈,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全过程参与其中,亲力亲为,当好指挥员,凝聚群众力量,汲取群众智慧,保证每件实事都能有条不紊、有序推进。在收集群众诉求时,一定要真听、真看、真调研,不能以耳代目、捕风捉影,要善于脚步向下,融入群众,用念兹在兹的真心换取群众的心声。对于群众的所需所盼,要学会谋篇布局、精心设计,不可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办好实事后还要注意收集群众的反响意见,步步精进,让办实事形成闭环。

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挥“主心骨”作用,充分激发普通党员、当地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在外成功人士、农村乡贤等重要群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热情,找准载体让基层群众有参与感更强一点、主人翁意识更强一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基层群众拧成一条绳,当好带领基层群众共建家园、共享治理成果的领路人。(朱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