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丑不可外扬”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可如今,在许多公共场合总能见到父母对孩子大声的批评指责。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犯错,“家丑”已经外扬,此时父母选择破罐子破摔,可能会让事态朝更不利好的方向发展,对孩子造成多种心理伤害。

首先,“羞辱教育”可能会造成孩子软弱自卑的性格。公共场合教育孩子,纵然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但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心,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觉得自己的糗事人尽皆知,便不愿意再与他人倾心交往,把自己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其次,“羞辱教育”也容易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很多时候,父母公开打骂孩子并没有得到孩子的道歉,而是孩子的怒火与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愤怒而直接训斥,也不能因孩子的哭闹撒泼而选择妥协。孩子的激烈情绪一般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哭闹或是顶嘴得不到回应时,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此时,父母应当将孩子带到人群分散的场所,有理有据地梳理孩子之前的所作所为,心平气和地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提出惩罚措施。比尔盖茨夫妇曾说过,“尊重,坦诚,爱”体现在帮助孩子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自由尝试任何东西,否则,他们可能一事无成。

随着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我国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该法第五条明确提出,家庭教育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于用剥夺孩子尊严的方式实施教育的家长,法律有必要“露牙齿”,督促他们按照科学的方法理念去教育孩子。父母应当把孩子看作不断发展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他们,积极引导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