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川县壶口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统领,聚焦“五大振兴”,大力实施“文化立镇、果业富镇、旅游强镇、和谐兴镇”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符合壶口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聚焦产业振兴
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围绕乡村旅游和壶口梨果两大主导产业,持续在做优服务、做精管理和农旅融合上下功夫。做优旅游服务。以“打造壶口旅游小环线、衔接黄河文化园区、连接沿黄公路辐射区”为思路,围绕高柏旧村、骠骑村、采摘园等现有待开发旅游资源,加快项目策划、招商等进展,在可看、可听、可吃、可触、可住、可玩、可带“七维体验”上做文章。做精梨果管理。抓好苹果高质量发展“双万”示范工程,初步打造“千百万”示范园1322.5亩,完成新优品种改良3130.4亩;加快农业防灾 减灾体系建设,实施冰雹带果园防雹网、防冻坑、政策性保险全覆盖“三大”惠农工程深入推进。抓好壶口酥梨老园精细化管理,培育出新品种——壶口锦梨,推广种植经验,优化管理技术,稳、准、实、恒地向产业链迈进。推动农旅融合。注重依托沿黄公路、延壶公路串连壶口景区、原生态村庄、采摘园、黄河文化古村落等,做实“旅游+果业+旅游”。培育酸枣、中药材等辅助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人才振兴
锻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在“育才”“引才”“用才”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在育才上下功夫。实施“领头羊”培优和“雏燕”培育工程,发展35岁以下年轻党员22名、培育村级后备干部36名。选派3名年轻干部到无锡高新区跟班学习锻炼。开办“壶口之风”读书会和“学习强镇”学习班,培养旅游、果业、养殖、合作社经营等方面人才。在引才上下功夫。吸引退役军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生、优秀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就业,参与乡村振兴。邀请相关专家来壶考察调研、开办讲座、培训技术、提供咨询,破解壶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在用才上下功夫。对新招录年轻干部开展业务指导、政策培训、集中学习,根据个人特长、工作适应能力,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发动流动党员为果农“代言”,通过“在家党员管果树,在外党员找销路”,开拓梨果销售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文化振兴
打造文明和谐的善治乡村

传承黄河精神,挖掘地域特色,突出壶口亮点,构建以“一约四会”为主要内容的“软法”体系,着力打造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壶口镇村规民约(范本)》,引导各村及时修订村规民约,从宣传引导、履约执行、违约惩戒三个层次对村民日常在村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村规民约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注重发挥“四会”作用。把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活动列入常态,启动“壶口之星”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对村里工作从“站着看”到“点个赞”、从“催着干”到“主动干”,激发自治活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建立以壶口斗鼓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为代表的乡贤队伍,组织开展百姓故事会、道德讲堂、慰问老党员等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生态振兴
建设特色魅力宜居乡村

按照“一村一景点,一步一景色,处处留乡愁”思路,着力解决好“三个谁”的问题,推动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解决好“谁组织”问题。落实村“两委”责任,按照“原汁原味、就地取材、花小钱办大事”原则,在沿黄路、延壶路沿线栽植凌霄、紫藤、木绣球等花木5850余株,利用槐树、松树、苹果树断枝、稻草搭建栅栏、凉亭,原汁原味体现农村特色。解决好“谁整治”问题。强化宣传动员,树立典型示范,评选“最美庭院”示范户20户,由示范户带头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清扫保洁,带动村民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的主人翁意识。解决好“谁维护”的问题。制定了保洁员监督考核机制,确保12个行政村都有一支常在村、能行动的日常保洁队伍。成立壶口镇环境卫生整治小组,采取“暗访”形式开展督查,做到实时公开,倒逼责任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焦组织振兴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两个作用”发挥,锻造一支保障壶口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建强战斗堡垒。落实农村党员乡村治理志愿服务“责任田”,用好“问题墙+回音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个。锻造先锋队伍。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注重在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培育村级后备干部,通过包村领导联系、村干部帮带、集中培训学习,锻造一支高素质先锋队伍。树立实干新风。强化“精准”“高效”“务实”三个标准的落实,每季度开展一次“接地气、冒热气、出实效”调研活动,主动倾听群众声音,不断深化对农村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