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

“台风‘梅花’正面登陆浙江,水库、海塘等一批水利民生工程发挥积极作用,筑起防御台风的安全防线。”浙江省水利厅民生实事专班负责人俞飚说,先是经历夏季高温干旱,入秋后又迎战两次台风,今年浙江水利累计完成的2753个民生实事项目,在防台保供、抗旱稳粮上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夏天,浙江多地持续高温。在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周源村,种粮大户周军京每天都要登上水库大坝,看一看水稻长势。今年年初他刚刚承包下村里的120亩稻田,打算大干一场。

“水利是农业的命根子。今年全靠梅峰水库,这‘良田’才能真正变成‘粮田’。”周军京介绍,这百亩农田本来是林地,刚刚退林还耕,以水养田对这类农田尤其重要,旱情刚露苗头时,水库管理部门就为农户们铺设了专门的灌溉用水管道,24小时保障灌溉,现在水稻长势很好。

周军京指着水库下方的灌溉用水管道。新华社记者 黄筱摄

梅峰水库以往由于渗漏,夏秋冬季经常蓄水不足。淳安县千岛湖生态综合保护局副局长杨约顺表示,今年5月梅峰水库完成了除险加固,水库蓄水从之前最高8米提高到现在的12米,库容达到11.3万立方米。

和周军京一样,湖州市南浔区窑里村的种粮大户邱云红每天也要去田间巡视。“今年村里新改造了机埠,排灌更有效率了,有了充足水源,水稻能高产。”邱云红说。

当地村干部介绍,机埠投入使用后,1400多亩田地顺利度过今年的干旱,预计助力田地亩产效益增加15%以上。

南浔区窑里村改造后的新机埠。新华社记者 黄筱

统里村过去是湖州市安吉县出了名的“缺水村”,距离县城近30公里,全村有700多户2000多人。以前村民喝的是山泉水和地下井水。

今年该村的供水管网改造被纳入了民生实事,政府投资900多万元,把县城供水管网延伸50公里,铺到家家户户,村民都喝上了县城的自来水。

从天然水源,到2019年单村供水站,再到今年纳入城镇管网,统里村的村民见证了农村集体经济形态的变化。统里村党支部书记陈超说:“以前是因水受困,现在解决了水的问题,村里放开手脚大搞休闲旅游,农家乐开了22家,民宿有500多间客房,今年1至8月全村人均收入达到4.3万元,旅游经济占了村集体收入的一半,让我们享受到水的红利。”

同样因水走出一条新路子的还有湖州市长兴县小沉渎村。这里紧挨太湖,是历史上太湖水产交易最为繁忙的商埠之一,20世纪90年代因为生活垃圾堆积和企业排污等,泗安塘日渐变成断头河,水环境越来越差。

自从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当地政府投资1500多万元,启动小沉渎村泗安塘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既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又建起了景观桥、栈道。8月底,环绕小沉渎村的河道恢复了与太湖的活水互通,河道功能从传统的行洪排涝、灌溉蓄水、出行道路,慢慢发展成为沿太湖的风景旅游带。2022年1月至8月小沉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50万元,是上一年全年收入的179%。

水利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界面。(浙江省水利厅供图)

据了解,浙江水利部门还利用数字化方式加强项目清单化管理,实时公布民生实事进度。(记者黄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