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药箱、带上血压仪,马新春拿出手机一看,马上下午3点。“今天是上门巡诊的日子,刘阿姨午休应该醒了,走,咱一起去瞧瞧!”记者在马新春的带领下,来到刘存桂老人的家里。“咚咚咚”,门还没开,里头就传来响亮的应答声,“来了!马大夫。”

群众有事情“找上门”来办事,在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在基层党组织都可以办事情,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普及,群众工作也可以“送上门”,可以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既可以开通“一网通办”“网上办”“掌上办”等线上办理的方式,也可以深入开展“放管服”体制改革,把群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基层党组织开设“帮办代办”便民服务点,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的事情可以就近办、延时办,还可以“24小时服务不打烊”,让群众可以安安心心的办事,可以在多个平台和载体上办事,群众的事情好办了,获得感更强了,幸福感就更足了。

医疗、教育、养老、就业,都是人民群众关注度比较高的事情,特别是就医难,让群众的幸福感不足。因此,要能够让医疗服务跟上来,要依托大数据的平台,开通网络医疗会诊服务,开通线上挂号、现场结算业务,同时,能够开通“签约医生”服务,让群众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便捷、为民的医疗健康服务,群众的幸福感肯定能够通过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以及为民务实的作风而一步一步的提升。

美好生活在路上,党员干部要积极的行动起来,既要在群众“找上门”来的时候热情的接待,专业的服务,也需要能够沉下去靠前服务,能够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去,真正的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听群众的呼声,问群众的需求,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群众服务的方法和措施,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和高效的便民、快捷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一点一点的提升,让群众的满意度一步一步的沉淀。(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