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万卿 特稿哥李万卿 2022-09-21 09:58 发表于河南

这篇稿子可能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但别让我删稿。

我发表的是个人观点,哪位有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可光明正大地讨论、争论。

删稿,没门!

今天一大早,看到一个报道:“亚洲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晒成绩单,平均每天营收近6000万!

发布消息的是“界面新闻”,官媒,权威。

报道说,近日,有“亚洲最大医院”之称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在官网公布了2021年度单位决算数据。报表显示,2021年收入合计218.78亿元,合计支出为208.34亿元,与上年度相比,收、支总计增长13.04%;年初结转和结余为9.27亿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0.56亿元。

报道中,最亮眼的一句话是:“这样算下来,郑大一附院在2021年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接近6000万元。”

看到这样的业绩,我并不想祝福他们生意越做越火,客人越来越多。

这种日均营收说明了什么?说明病人多,说明因病致穷的人多。所谓仁心医者,多少也和业绩挂了钩,这很难让人高兴起来。

网上,吐槽、嘲笑、谩骂,汹涌澎湃。

我长期工作、生活在郑州,对郑大一附院多少有所了解。

这家医院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而成。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版)中,郑大一附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在中国医院科研量值排行榜中,居全国第21位。

郑大一附院官网显示,郑大一附院有河医、东院区、北院区和南院区4个院区,包含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等共14个院中院,总占地面积871亩,临床医技科室120个,病区279个。全院有在职职工14341人。

坊间,称之为“亚洲最大医院”。

医院大,病人也多。

我曾经数次去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探望病人,几乎每次都是开着车转几圈才找到停车位,去病房乘电梯,比大商场、影院还拥挤,不等十分钟、20分钟,根本坐不上电梯......

床位,经常“很紧张”,“加床”是常有的事儿。

这样的医院,“平均每天营收近6000万”,多乎哉,不多呀!

但是,200亿,6000万......天文数字呀,确实牛气哄哄。

另一种声音是:这个新闻生生将一个决算公开的规范做法,称为“晒成绩单,平均每天营收近6000万”,给该医院扣上了“发喜报”的黑锅。根据文中“郑大一附院2021年收入合计218.78亿元,合计支出为208.34亿元”计算,平均每天净收入应该是286万!

286万,就少了吗?

人家赚钱了,都锦衣夜行,捂着盖着怕别人知道。

郑大一附院呢?不遮不掩,不捂不盖,实事求是,一笔一笔就把这些数字公开了。

如此高调,是“炫富”,还是炫耀“经营有方”?

医疗卫生事业是以公益性为核心的,把医院营收当成成绩单来晒,当成喜报来发,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将病人尤其是那些为治病倾家荡产的病人的感受置于何地?又将救死扶伤的宗旨放在什么位置呢?

我不知道,这个“成绩单”究竟说明了什么?

说明医院大?说明就医人多?说明收费高?说明其他医院水平不济?等等等等。

恐怕,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读。

几年前,桂林某医院奖励优秀员工,号称“去年是奔驰,今年是宝马”。

医院负责人的讲话道破天机:“医院的广大受众就是病人患者,我们是从我们的管理上要效益,从我们的技术上要效益,从我们的服务上要效益,给我们的优秀员工去年奖的是奔驰,今年奖的是宝马。”

前年,江苏省中医院一张会议现场照片流传网络。照片上,主席台大屏幕上的PPT显示:“大干100天,门诊200万,病床超九成”。

人家似毫不讳言:但愿世间人多病。

再早几年,河南项城市范集镇卫生院张贴的春联是:“好生意(招财进宝)开门红,大财源(日进斗金)行旺运。”横批:生意兴隆。

相比之下,古代的医生,都是“大傻瓜”,都羞于谈钱。

比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当时,无论是行规还是"宗旨",都是以救死扶伤、普济万民为本,尽管不做亏本买卖,但心系万民体健的初心不变,都“羞于谈钱”。

现在呢?“亚洲最大医院”都晒“成绩单”,情何以堪?

郑大一附院既然如此“不避嫌”,干脆把支出也一笔一笔地公布出来吧!

那样,会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