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247> | 还记得“打苇箔”的旧时光吗?

打苇箔,又叫“打箔”。是一种乡间传统工艺。主要原料是芦苇,所以“打苇箔”的工艺主要流行于安新白洋淀地区及周边的清苑、徐水、容城一带。

苇箔是以麻绳或者线绳为经线,用芦苇做纬线编织而成。最初编织苇箔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完成。方法是在木架上搭好所需的几道经绳,将芦苇一根根接替横在木架上,一人负责续芦苇,另一个人负责将绳槌两端的砖头交叉扭结,随后两人同时勒紧一条条的经绳把芦苇勒住,要用力勒绳子使芦苇之间挨得更紧实,或许是为了强调用力,才叫“打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箔

苇箔既是实用物,又是装饰品。既可以围成囤的形状盛东西,又可用于房屋建筑,还用作遮荫用的窗帘和居室的门帘等等。苇箔的品种规格很多,根据用途分成坯子箔、灰箔、子箔等。坯子箔主要是砖厂盖砖坯子,这种箔比较宽大,需用10来道青麻经绳编织,选用的苇子也粗壮结实,不能有接茬、断茬。灰箔是建筑部门铺房顶吊顶棚用的。灰箔大约7~8道经绳,所用的芦苇要笔直白净,粗细均匀,保证成箔的苇子之间缝隙大小合适,因为这种箔要用在吊顶棚和隔墙时,上面要抹泥灰,缝大了挂不住泥灰,缝小了泥灰挤不进去。子箔又叫立帘,是用于家居装饰的,房间打隔断,做窗帘门帘等。子箔工艺讲究,约需五道经绳,经线要求细,分布要均匀。苇子也要挑选白而细柔韧性好的,打出的箔尽量密实无缝隙,经线麻绳和棕绳都要紧紧地勒住芦苇,不能轻易把苇子拽出来。成箔轻且薄,自然价格也要相对高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箔

“打苇箔”是一个工序繁杂的工艺,既需要技巧,又要耐心细致。主要分为投苇、去皮、刷苇、停经子、打箔几个程序。“打箔”之前先要选择苇子,行话叫“投苇”,就是将芦苇进行梳洗整理选拔,根据用途择出所需要的苇子,再把苇子上的皮去掉,放到河里梳洗干净,接下来就可以上架打箔了。打箔的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先打绷子。根据所制苇箔要求的经绳道数,在地上划线,再钉上所需的木橛子。如要求10道经绳,则按所需长度在两端各打10个木橛子,中间拉上麻经和绳,每道用麻经与绳各1根。底下为绳,两头固定在木橛上,拉紧绷直,上面的经,用两手抓住,勒苇子用。第二步把选好的苇子放在底绳上,用上经压住,穿过底绳,扭绕成扣,勒住苇子。如此循环反复,直到打足长度后,把两根经绳系成死扣,剪下余绳即成。

现在,很多苇箔出口、远销海外。随着苇箔销量的增加,出现了新的苇箔机,传统的打苇箔的技艺已经很少见了。现代化的机器用起来自然比原始打箔方式要方便快捷,但是最初“打箔”带给人们的记忆永远抹不去。

“打箔”时有女人们的嬉笑,汉子们的叫喊声,彼此说着家长里短的交谈……眼下,使用打箔机早已改变了原始的打箔模式,但人们依然还是习惯用“打箔”来称呼这项传统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