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员跑腿 项目快进!镇海解题项目“落地难、开工慢”

水泥搅拌桩机快速转动着,运土工程车来回穿梭……9月20日,位于宁波镇海蛟川街道东升路北侧、金河路东侧的宁波赛诺普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新建标准厂房项目现场施工正酣。“拿地到开工,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推进速度比预期更快。”蛟川街道发展服务办相关负责人很是振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赛诺普光电仪器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研制和生产各类光学仪器。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BM200、BM300和BM500中高档显微镜,年产量可达20000架以上。

厂房位于蛟川街道清水浦村,被列入新型研究型大学拆迁范围。该企业服从工作大局,配合做好相关地块的征迁工作。但想到迁址、新建厂房,董事长王申浩还是犯了愁:“按照以往的经验,就算每一步都很顺利,也需要三四个月时间,对企业的产能将造成很大影响。”

“放心,我们会全程全力做好服务,让项目尽早开工。”街道干部的一句话,让王申浩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为深度解决项目“落地难、开工慢”问题,镇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钱荣亲自挂帅组建区级督导服务专班,拟定督导工作方案,列出督导事项清单。蛟川街道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班,明确专班成员职责分工,确保每一项服务职能都有对应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让“事”能找到“人”。

期间,街道城建办等部门对企业开展预审与指导,加强服务配合和要素保障,打出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组合拳。助企专员李硕峰紧盯该地块项目,协调资规、建交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靠前与企业交流沟通,第一时间化解项目建设难点,全力全速推动项目落实。

半夜盯项目,对李硕峰来说是常态。由于该项目地块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们和水、电部门多次协调沟通,保障好企业建设用水电。为了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水管搭接工作都在半夜进行,李硕峰为掌握施工动态,那一周内几乎每晚都往现场跑。

拼服务,也要拼更优的机制和流程。镇海针对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采取容缺预审、优化服务的方式,对审批流程优化提速。即以流程体系重置的方式将企业拿地后才能开展的“设计方案编制、评估评价报告编制、施工图编制与审查”等非行政部门办理事项和行政部门模拟审批环节等工作,全部前置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前完成。

在区、街道两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办出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天投产就早一天有收益。”王申浩对此连连点赞,“镇海创新推出的项目承诺、审批代办、驻场服务、集中会办等服务举措,提振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

蛟川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项目的落地和尽早开工,将为蛟川街道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下步,将继续攻坚克难、积极拼抢,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机制,激发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新动能,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建设进度,用实际行动检验“五问五破 五比五先”机关作风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