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有一个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能自律就是能自我约束、自觉坚持原则和规范。例如,坚持健康的生活规律,遵守行为规范,消除不良情绪,自觉刻苦学习,控制欲望冲动,抵制网瘾等,都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就容易放纵和堕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边围绕“抵制网瘾”来讨论。

贪恋手机等好玩的东西是小孩的本能。家长要精心策划孩子的生活,只灌输正面的,严防孩子接触负面的。“防”是唯一的正道,在15岁之前让他在家里看不着电视和手机。

灌输正面的,不是强制孩子只玩正面的,而是提前播下好兴趣的种子。例如,六个月时,抱着孩子坐起来,与字书面对面,大人读给孩子听。他会很长时间地专心地“享受”这个事情,并且记住这类事情。靠好兴趣抵制坏诱惑。

没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所以,要有装摄像、儿童房开着门等监管措施。监管要以“亲密关系、深度沟通”为前提才有效。

父爱的缺失和不良的亲子关系,促使孩子迷恋屏幕。孩子恋屏是想要找个东西依附。这是为人父母特别需要注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确保孩子始终愿意跟家长沟通和探索各种话题,而不是从网上去搜索相关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为了提高孩子自律性,抵制网瘾。

1、家人榜样要坚持。高考以前,不能让孩子看见家人玩手机。

2、对小孩子,让他多玩耍和做游戏。孩子生活在快乐中,较少贪恋手机。

3、两岁多是个界限,此前养成了顽强、高效、专注的习惯,才能面对各种干扰和诱惑,不分心。从小经受严酷训练,性格顽强的孩子有志必达。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有可能靠意志“拿得起,放得下”。要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有成就感的孩子,容易自觉、自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培养孩子特长,让他珍惜。

每个孩子都渴求赞许,为此不惜付出一切努力。自律是自我珍惜,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的时候,必然会珍惜自己的前途,约束自己的行为。

5、 从小习惯于给孩子定目标。例如,遛弯不抱着自己走,夏天出去不买冷饮,每天识字若干个,连续算对若干口算题等,然后,给奖励。

培养“ 专注”能力,需要家长立规矩,反复纠正,孩子才能养成习惯。

稍大跟孩子签具体事项的自律协议:孩子每次专心看书、写字、算题的时间逐渐拉长。遵守或违反协议兑现奖惩。以此训练孩子的自律、专注能力。

6、对懂事的孩子,触及心灵深处地说理。

先讲网络诱惑、“精神鸦片”的危害,再带孩子去最苦的地方观察,并给他讲解最底层人的生活。中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社会。这一点家长要给孩子讲透彻。

家长把搜索出的关于自律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告诉孩子,“要求你读书用功,是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合心愿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再陪着他读“奋斗历程”之类的书。树立“非礼勿视”、放纵为耻等优秀观念。酷爱阅读的儿童,才能因理智和志向而自律。把科技强国、振兴中华的使命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有理想、有志向。

7、对亲自带大的孩子,要软硬兼施。对孩子的“出格”行为,家长不能一味地妥协、让步。要敢用“手段”,把自己的生气和愤怒,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要给孩子留下深刻地教训,再也不敢了。注意要恩威并用,“爱”能增加惩戒的效果,防止负作用。

8、对已经贪恋屏幕的孩子,家人先要向内求,找自己的失职。

父母都要学教育心理学,保持与孩子的深层次沟通。遵循“关爱、陪伴、沟通、理解、共情、赏识、鼓励”这一带孩子的通则。孩子特别在意家人的关注和爱,因此他才能深切地感到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属于自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孩子愿意改正时,让他表决心,写计划、写誓言。让他每天背诵“誓言”和戒网的短文。例如:手机好玩,后果痛苦。引向邪路,丧失前程。愚昧放纵,穷困一生。上对不起长辈,下对不起自己,左对不起老师,右对不起国家。华年一去不复返,学业荒废补不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习虽苦,定能成功。我的使命,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