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3日9时4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古书里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和春分一样,在秋分这一天,昼与夜、寒与暑、阴与阳,都是平分的,处于均衡状态。

不同的是,春分平分了春季,白天越来越长,阳气转盛,天气由凉入热。秋分平分了秋季,白天越来越短,阴气转浓,天气越来越凉。

从秋分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接受的热量越来越少,黑夜变长。与之相对应的,气温也会越来越低,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 22℃以下。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前期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影响,武汉目前的平均气温仍在25℃左右。真正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季,估计要到国庆节前后了。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秋分之后,天地不再有雷声;虫子开始用细土封住洞口准备冬眠;天气干燥河流的水开始减少。

可见,万象都在收藏,都在为迎接严寒的冬天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下,长江滔滔江水退却于亲水平台,武汉关水位降至12.98米,创下自1865年有水文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大片滩涂一览眼底,百年粤汉铁路轮渡码头栈桥和铁轨遗迹露出全貌。

这几天,晚上路过解放公园路和建设大道,附近梧桐树、水杉、银杏,树叶渐黄,明月当空,夜色婆娑,桂花树下有了淡雅香。从“秋凉渐起”到“秋天来临”,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透露着秋天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分时节,有两个最经典的颜色,一个是白云的白,一个是庄稼的黄。2018年国家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9月23日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神州大地开始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忙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赋予了秋分日“丰收”的定义,但其实在古代,它也是全国性的重大节日“祭月节”。每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天子都要率群臣到郊野祭日、祭地、祭月和祭天,跪拜祝祷,祈求国富民安。

只不过由于每年“秋分”月满之象不一定出现,后来便将祭月从秋分转至中秋,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才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无限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与地球无时无刻不在互动,人类世界一直寻找超越,但天道千百年来依然在影响我们。秋分时节,天地阴阳各半,世间昼夜各半,人生苦乐各半。

半,是秋分的哲学。人到中年,看过人情冷暖,历经世事沧桑,不再偏激,不再执着,明白“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一半是苦涩,一半是甘甜,这才是生活的真相。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2022年最后100天,愿你的生活,恰如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