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的《乙瑛碑》作为“孔庙三碑”之一,极具隶书精粹,其风格鲜明、法度严谨,融质朴、雄劲、端庄为一体,兼有汉碑隶书的经典气韵。同时把隶书“八分法”艺术推广到极致,特别是其笔法中的雁尾优雅异常,结字端庄方正,向四周均匀铺展,内部匀称,雍容典雅,法度齐备,被清代学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跋》中称赞为“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在分析《乙瑛碑》隶书的具体风格时主要从用笔、结体、章法三方面进行阐述。

在用笔方面,《乙瑛碑》左右均衡,发扬了汉隶的八分法,起笔处停顿、调换笔锋后蓄势而破,遒劲十足;字中间波折处又很有筋劲;收尾顿挫尖挑,秀劲凸显,其字势横向,其笔势刚劲,波磔分明,法度庄重。整个碑刻书法作品规范方整,严谨不苟,展现出汉朝人贤良方正之姿。用笔可谓方圆兼备,结字匀称、合乎章法,看上去四平八稳,但正展现出一种腔调和气度。其波磔隶书特点非常鲜明,雁尾以方形呈现,雄劲有力,而且形态多变,笔笔起始逆却笔笔收处蓄,显得端庄不苟。

结体方面,《乙瑛碑》巧中寓拙,其基调融和,但往往在朴实处增添秀丽的空灵感,使字的结体看上去刚健有风骨、淡雅却有风韵,字形结构与巧丽中蕴含着庄重之风。《乙瑛碑》在整体不脱离隶书左伸右张、上下收缩的状态下,有自己独特的取势,即并非每个字都是扁方,而是按照不同的字形、笔画来进行章法上的排列。其在用笔上偏向于点画始末的顿挫感,显得张力十足,但在书法结体上气息凝整,在端庄朴素间又夹杂着飘逸俊秀之气。

在章法方面,《乙瑛碑》气度雄古,这主要是因为其重视字与字的横向关系,横格之间形成行,纵列趋向平直,字距比行距稍大些。在不对称上显得风韵跌宕,其笔画间自成法度,章法整齐有序,呈现出汉代碑刻鸿篇巨制的威严感与肃穆感。《乙瑛碑》还重视虚实结合、字与字之间强调穿插避让,显得不呆板不匠气,看上去典雅非凡、气度雄古,体现的则是人工的中和美,展现出平实融通的一面。在朴实的用笔与结体间展现出一种朴素的野趣,展现了出自身独特的隶书风格。

《乙瑛碑》在百花争鸣的东汉碑刻中可谓庄重雍容、中和规整,不仅体现了东汉隶书的典型“八分书”风格,也代表了东汉隶书的成熟。其笔法纯正规范、笔画凝重而流畅、波挑平滑而从容,结体严谨平和,偏旁笔画组合匀称而显格局,体现了一种“庙堂之气”。《乙瑛碑》用笔丰满、结体端庄、章法规整。因此,也表现出了汉代碑刻隶书的庄重性与肃穆气。

艺术简介

朱婵婵,陕西西安人,民盟盟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西咸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在《陕西日报》《文化艺术报》《西安日报》《中国书法报》《中国篆刻·钢笔书法》《美与时代》《新丝路》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