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根玉米把东方甄选的董宇辉又推上了热搜,那么大家都在争论的一根玉米到底值多少钱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管玉米地的收货价7毛也好,已经制作成了商品卖6块钱也好。

其实两者是不一样的东西。一个是原材料,一个是商品。

从农民在地里采摘,挑选,运输到厂里加工,打包,再运输,到董宇辉在直播间售卖,东方甄选背后打包邮寄的工作。每一层都需要资金的开销。

有中间商不是坏事,有利润才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有利润才会激发人们去创造更好的事情。

普通工人上班老板会发工资,老板发工资的钱哪里来,就是从商品的利润里赚钱然后才有钱发工资。

每个劳动者创造的收入都不同,所以或许有些人觉得6元一根的玉米太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就是便宜的,有些消费者觉得不值得,那么就是贵的。

售卖的地方不一样,价格不一样很正常。

当然,自己去市场购买的一块多到两块多的玉米也很好吃。

但是东北以外的地方想尝试东北玉米,在电商上购买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渠道。

大家购买东方甄选的玉米,肯定是信赖他们对商品的品控。他们这个团队对这个商品从挑选,介绍,售卖到售后。都是付出了劳动的,为消费者节约了挑选时间,所以有很多人愿意花这个钱购买。

就像你没时间煮饭,点个外卖价格肯定比自己在家煮的要贵,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点,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嘛。

这件事情或许引起争议的除了价格问题,还有就是助农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买个玉米,非要说是为了助农,给农民提高收入。很多人就不乐意了。毕竟你东方甄选是吃了利润的,你不是无偿帮助农民的。

什么是助农?

简单的理解:帮农民卖掉农产品,让农民有收入。

但是这样还是一个循环局,今年有人收购了,明年没人收购怎么办?农民只会种地,不会销售,种出的东西只会烂在地里,那么农民辛苦了一年还是没有收入。

复杂的理解:帮农民把农产品弄出一个产业链,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使之能长久发展。

第一步,有人去收购这些农产品,农民赚到了钱。

第二步,按照一定的标准要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让农民参与其中,把产品做成一种商品。

第三步,把制作成的商品打造出品牌,再由快递运输出去。

整个流程就是从生产到制作到售卖到消费者手里,都由农民参与其中,形成一种产业。农民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了,就不怕来年农产品只会烂掉了。

现在看起来,东方甄选当初还真为了东北玉米打造出一套产业链。

可是被这么一闹,东方甄选已经下架了该玉米,估计也是被寒了心。

现实很多很好的农产品,因为缺乏销售渠道,所以烂在地里。

谷贱虽然伤农,卖不掉才是最伤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