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城市更新|保留城市记忆、唤醒西部老城!市南推动老城焕发新活力
记者高雅洁
在银鱼巷,逛街区、喝咖啡,感受“老城潮街”新形象;走进“老字号”中国电影院,看“青岛的往事回放”;进入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沉浸式体验老城百年发展历程……今年以来,市南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西提东优”战略,对西部城区提升功能、提升空间、提升活力,以唤醒西部老城区记忆,提升城市品质。
银鱼巷:打造“老城潮街”新形象
市南区坚持传承历史文脉,重塑产业与空间关系,重聚历史城区人气,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优化城区形态、生态、业态、神态、活态、文态,推进历史城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让历史城区成为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可记忆的“文化客厅”。
在老城更新过程中,市南区以轻商业、重休闲的“公园化”重新定义了位于西部老城区的银鱼巷的城市功能,树立了“老城潮街”的品牌形象。9月29日,记者走进银鱼巷发现,巷道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巷子路面两侧还保留着青岛特有的车轮石,百年历史的印记和青春时尚的气息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银鱼巷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市民游客在这里能够体验到休闲与轻松,创意的设计与有趣的街区,品到北上广深的咖啡,这条老巷子也实现了有创意的主理人、有眼光的设计师和有品位的消费者的聚集,不断焕发新活力。
据了解,市南区坚持严谨审慎、注重保护的理念,确定了“更少干预+功能提升”的保护性修缮原则,从银鱼巷到潍县路19号,都在尽可能保留老城历史文化元素的同时提升建筑品质,使其具备面向未来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功能。同时,通过做好对建筑立面本身的保护从而留下文化符号,让100多年前的岁月感扑面而来。同时,通过更新设施,让更舒适、更节能的老建筑在获得第二次生命,更好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市民需求。
中国电影院:“不服老”的老字号
在青岛曾流行一句顺口溜:“头戴盛锡福,脚踏新盛泰,身穿谦祥益,手戴亨得利,看戏上中和,洗澡天德堂,吃饭春和楼,看病宏仁堂。”这说的正是中山路上的老字号。
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中山路上的老字号有些已经陷入困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中国电影院、亨得利、春和楼等一批老字号“不服老”,积极抢抓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重大机遇,上演了一出老字号与中山路一同华丽转身的好戏。
随着首届“上街里啤酒节”盛大开幕,中国电影院以全新面貌与中山路一同回归人们视野。改造后的中国电影院不仅全面翻新外立面,影院内部也进行了改造,不仅增添了全新的夜间亮化设置,9月29日,记者在中国电影院里看到,电影院一楼、二楼还增设了影视文化展区,展示了包括中国电影院的前身背景、历代变迁样貌,还有中国影史以及在青岛取景拍摄制作的影片。现在的中国电影院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同时兼具现代化影院功能的电影主题博物馆,在这里“青岛的往事不仅可以回味,也可以回放”。
市南区正着力构建青岛往事文化品牌,激活文化的价值基因,构建岛城文化自信,形成广泛的品牌社会效益、长效的产业经济效益。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利用XR技术“穿越时光”
经过一年多的保护修缮,曾经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青岛商会旧址——中山路72号、74号变身“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于9月29日开馆运营。在这座重生的建筑内,市民游客不仅能从老物件、老票据、老照片中认知青岛历史,更可以通过多处精心设计的XR(ExtendedReality,扩展现实)互动板块,沉浸式体验老城百年发展历程。
记忆馆以中山路历史文化的发展与形成为展陈主线,沿时代顺序分为老街寻踪、红色印迹、商业母脉、文化繁兴、经典建筑、时尚风情六个部分。通过对近年来陆续发现的老照片和其他历史文献资源的梳理组合,利用多层次的图文展示,配合实物以及AR、VR等多媒体手法,讲述青岛自1891年建置开始直至2022年的城市发展历程。
展馆最为亮眼的部分,是利用XR技术设置了多处沉浸式体验板块,展现青岛建置以来,中山路及其周边老城区的肇始、发展以及市民生活、风俗习惯的演变。利用上、下、前、左、右五面屏幕打造的《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院,更带给观众极强的沉浸感和场景感。此外,该展馆还打造了一辆“光影巴士”,“乘”巴士便能感受到中山路不同年代的商业发展历史。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建筑外立面也利用老照片投影技术进行“包装”,当夜幕降临时,建筑可整体展示出城市记忆的炫美光影。
市南区将坚持以人为本,注入美学文化和时尚元素,以突出市南区精致、活力、时尚、幸福、高效的城市特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