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者讳,为贤者讳,如果不涉及重大事件,一般都能得到人们的理解。但作家李金明却坚持把自己的抗日英雄父亲的一桩深埋于心的愧疚写入散文,其对历史真实性和散文真实性的虔诚坚守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2022年9月24日,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李金明军旅散文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红孩、马誉炜、董山峰、王晋军、刘新如、黑马、于连贵、王立军、甄斌、海城、代志强、尹小华、胡松夏、刘会生、任继兵、周治龙、卫如珍、王进、田康祺等一批各具影响力的作家、评论家参加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金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有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先后发表散文、小说、评论、报告文学等数千篇作品,著有散文集《山的回忆》,中篇小说集《小城三怪》,长篇纪实文学《陷寇汪洋》《红色高参》《华北军区野战军征战纪实》《黄埔对决》等十多部,曾获全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在海内外拥有大批读者。此次研讨的李金明散文作品为其2021年2月至2022年8月所创作发表的散文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由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协监事长董峰主持。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著名作家叶梅为研讨会致信表示,自古以来,无数情怀壮烈的边塞诗文流传至今,现当代军旅文学更是佳作迭出,有多少风烟滚滚,金戈铁马,爱国爱民,激情飞扬,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家国情。著名军事专家、北京军区政治部专业作家李金明同志于近年来对几代军人的成长风貌及心理历程的散文书写,应是军旅文学在新时代新的呈现,是广大读者之期待,也是散文界的宝贵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指出,李金明《散落在1945年的法币》,讲述其英雄父亲的愧疚与忏悔,其创作角度有难得的微妙,是面对生命与纪律的选择与反思。军旅散文是个很悠久的题材,当前军事题材作品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关键要看从什么角度入手,能带来多少共鸣和思想认知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金明的军旅散文作品带有史学家独特的视角和气质,撷取的大都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颇为触动人心的精彩画面,力求写出战争中的人性和命运,又通过这样的人性和命运去洞察历史,讴歌正义,鞭笞邪恶,给人留下无穷的思考与启迪。”军旅作家马誉炜以“穿透历史直抵心灵的长吟”为题,解读李金明作品的大情怀、大境界。他指出,李金明即便是写和平年代的生活,也注意将笔触伸向生活的漩涡和底层,抓取那些经过时代沉淀、能够撼人心魄和开启智慧的特殊场景,其军事文化气息浓厚,又蕴含深湛的人文价值,读来振聋发聩。其作品常常将重心聚焦于人物命运,敢于触碰文学的终极问题,使读者在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心理矛盾中感悟胜利的来之不易,感悟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代人的生存状况与闪光品质,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对人民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主编董山峰指出,以真实为生命、因真实而珍贵的散文是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美丽窗口,优秀的中国故事大都具有“目中有人,笔下见人,境界过人”的鲜明特征,李金明军旅散文作品也体现出这样的个性和追求。李金明的抗日英雄父亲的战斗壮举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他用缴获敌人的法币救活亲人也得到了战友的理解与支持,但他却始终无法原谅自己。而兼有子女和作家双重身份的李金明又选择把父亲没有严格执行战场纪律而终身愧疚的经历告白天下,这既是作家的良知,也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这些令人心灵打颤的细节也在启迪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对待纪律和规矩?该如何面对良知的诘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散文学会支部委员、作家王晋军说:“李金明作品中贯穿着军脉、军魂,他的作品《粮食的往事》《太行记》《平原不遥远》等,无不是培根铸魂的精神食粮。李金明作品既有铺天盖地,生动描述太行山脉陵山脚下和冀中平原青纱帐里的战争故事;又有细致入微,讴歌狼牙山五壮士、黄土岭战役中的八路军官兵、游击队员们英勇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他的文字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密云区作协主席于连贵对这样的研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内容好、层次高、交流深的文学活动,让读者受益,也会让作家受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史专家王立军表示,李金明是一个有责任的作家,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给新时代带来一场生动的爱国主题教育课,让人的心灵有所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周治龙说,李金明作为一名军旅作家,其写作就是他热情讴歌党、军队和人民的生动实践。李金明的小说《小城三怪》发表后,曾引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作品与争鸣》转载时称赞:这是作者“凝聚了中华民族四十年的血泪和探索”;李金明作为一名军史专家,他的作品在穿透历史中启迪未来;他的纪实文学,是史学与文学的结合,不但能以史鉴今,还能教育激励后人;他近期发表的散文《夜阑卧听风吹雨》《朱良才:毛泽东夸他军之良才》等,都是在历史中洞察未来,令人深思。他最近发表的散文《保定作家群:难以逾越的高山》,进述了他与知名作家梁斌、徐光耀、铁凝、莫言等人的文学交往,这里面既有保定现当代文学的清晰脉络,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战友同事的友情,又有文化血脉的传承,是一篇向流年热土致敬的好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认为,李金明作为军队作家和军史专家,对军队军营生活具有深刻的理解、全面的认识和细腻的观察,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审美。其作品既书写了铿锵的军史,也记录了军人的使命与情怀;既有对历史的关照,也有对人性的思考。期待李金明为人民为时代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研讨会现场,李金明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和建议,分享了他的“生活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他表示,在今后创作的道路上将继续努力,不断深入生活,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增强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开拓文学作品的张力,增加文字的审美品质,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记者谢宁、通讯员卫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