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客户端记者 李杨 通讯员 刘治学 后孝贤 王晓勇

“过去村子里的路上土很厚,走起来还时不时有石头绊脚。现在道路不仅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住的房屋都盖得又漂亮又亮堂。这不,文化广场也有了,老人们谝闲传、娃娃们玩的场所也有了……”

今年83岁的陇南市宕昌县将台乡下巴山村村民潘赵祥,见证着村里十年来的巨变。

潘赵祥老人所在的下巴山村,“在三国时期这里可是有名的地方,三国蜀将姜维置‘点将台’于此。”

近年来,将台乡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大力实施下巴山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建设行动。同时,还挖掘以“姜维点将台”为主的古三国文化,通过播绿植绿,全面开展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倾力打造“邓艾伐蜀”古三国文化节点,建设生态文明长廊。

沿着村里的宕将路漫步前行,路旁两侧古道长亭,山石布阵且镌刻朱文,一股浓厚的古三国文化氛围顿时扑面而来。

“你们肯定想不到,曾经的村里,危旧房屋、废弃圈舍……放眼望去,哪儿都能看见。”潘赵祥回想起以前村里的样子,感慨万千。

“现在,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广场、停车场, 配置了健身器材,感觉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下巴山村村民马小琴接过潘赵祥老人的话头说,“如今的村里文化节点精巧别致,公园环境优美。村民们闲暇时间出来遛弯,心情舒畅得很。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越来越高。”

据了解,将台乡建立了村社户三级网络,组织全乡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积极发挥公益岗位人员作用,分片划段,并与群众签订门口“三包”的责任书,开展“红黑榜”“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保环境卫生时时管、时时净。倡导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村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巴山村党支部书记潘刘平说,“我们要持续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引领群众爱护公共设施,保护建设成果。同时抓好产业培育发展,实施群众粮食增收,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新进展。”

记者了解到,在下巴山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建设行动过程中,将台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发展合力,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以村容村貌及户内外环境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拆危治乱,共拆除各类危旧房屋、养殖场、废弃圈舍等28座55间,拆除残垣断壁102米,参与群众600余人次。同时,还在房前屋后栽植高杆月季等花卉1.5万余株,实施风貌改造4100多平方米,河道整平种植芦苇12000平方米……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了三国文化广场、停车场、花墙、小花园、花坛、人行步道、网红桥、休憩区等配套设施,新建了六角亭、四角亭和长廊5座。并以村里的宕将路为主,覆土绿化1.8万平方米,栽植樱花、红叶李等1500余株。

遍布各处的文化节点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更成为了周边群众的休闲游玩打卡地。

在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同时,将台乡还盘活农村土地,在下巴山村潘家山社新建生态采摘园,推广高原夏菜种植,种植甘蓝、茄子、辣椒等30多种蔬菜,种植面积100余亩,既发展了观光农业,又增加了游客的采摘体验感。通过不断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新建成的生态采摘园,是我们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康养+旅游’等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新举措。”下巴山村村委会副主任马兴忠说。“眼下,村子里正在大力发展‘美丽田园’‘体验采摘’、家庭农场、旅游观光等新型农业业态。通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群众观念,让我们的美丽乡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助力乡亲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