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统治者越是独裁,就越喜欢任用酷吏。酷吏就像独裁者手中的尖刀,专门用来铲除异己,维护统治者的权威。

那么,哪个朝代的酷吏数量最多呢?

笔者认为是武则天的大周王朝。

这一朝的酷吏,为了给大臣罗织罪名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武周朝的审判官索元礼就是个典型的酷吏,胡人出身的他乖张暴戾,武则天刚好相中了他这一“优点”,所以才会任命他为审判官。

每逢索元礼审判犯人时,总会先喊:“来人!取铁笼子来!”索元礼口中的铁笼子,是一种仅容犯人脑袋入内的铁质刑具,将犯人的头颅塞入其中后,索元礼会用一块尖锐的木楔不断敲打铁笼,若犯人不肯招供,索元礼会一直敲到犯人脑浆迸裂为止。

除了“铁笼子”之外,索元礼还有一招,名为“凤晒翅”,就是让犯人趴在刑具上,用木头绞住犯人的四肢,扳动机关使犯人骨折断筋。索元礼与同朝为官的酷吏来俊臣属一丘之貉,两人还曾合著一部《罗治经》,作为酷吏上岗的“指导书”。

这部书是人类有始以来,第一部制造冤狱的经典。这部书中,既收录了如何对统治者溜须拍马的谄谀技巧,又收录了如何罗织罪名、栽赃陷害的法门,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厚黑学”。可以说,它是世界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恶智慧之大成的诡计全书。

索元礼有多可怕呢?

据说狄仁杰在拜读了他的大作《罗治经》后,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女皇武则天面对《罗织经》时,更是仰天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譬如在《瓜蔓卷》中,来俊臣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

“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上以求安,下以邀宠。其冤固有,未可免也。”

也就是说,不把案子搞成惊天大案,就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让案子牵连住一大批人,就不足以显示出办案人的能力。而这样做,会让上级有安全感,更会让下级获得宠幸。

正所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索元礼在失宠后被武则天打入天牢,狱卒们将索元礼早年使用的酷刑全部应用在这个发明者的身上。在听到那句熟悉的“取铁笼子来”后,索元礼被吓破了胆,乖乖地招认了自己的罪行。

刑部侍郎周兴,也就是典故“请君入瓮”的主人公。相比于索元礼,周兴开发的刑具花样更多。索元礼将所有聪明才智都用在了设计刑罚上,为了逼犯人招认,周兴则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定百脉”、“喘不得”、“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十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刑具。

虽说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无法考证这些刑罚具体是什么样的,但仅听这些残忍的刑名,就已令人瑟瑟发抖。

对于审讯犯人,周兴还有一套歪理:“只要是被告之人,都会说自己有冤屈。然而,只要你肯下功夫,没有人敢不招认罪状。严刑拷打之下,谁敢不从?”聪明的武则天,利用了周兴的变态心理,让他成为自己铲除异己的尖刀,同时还成了严苛刑罚下民愤的替罪羊。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当武则天将朝堂上的反对势力清理得差不多了,作为走狗的周兴也就迎来了末日。虽说周兴逃过了“请君入瓮”的下场,但因为他得罪了太多的势力,在被武则天放逐时周兴惨遭仇家千刀万剐,客死他乡。

在那个年代,酷吏似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得到武则天的信赖。武则天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想要官运亨通,一步登天,成为酷吏是最简单的捷径。于是,武周王朝人人争当酷吏,力求得到女皇帝的赏识。

侯思止原本只是大街上卖饼子的小贩,按照当时的制度,这种出身就算是考取功名也只能做五品官。然而,侯思止竟恬不知耻地在朝堂上向武则天索要高官,申请担任督察御史。

武则天问:“侯爱卿大字不识一个,如何做官呢?”

侯思止竟不要脸地说道:“獬豸也不认字,但它却能明辨忠奸。”

听完这番回答,武则天非常满意,连忙将侯思止任命为当朝御史,让他成了自己身边忠实的哈巴狗。

由于侯思止的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目不识丁的他酿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每次侯思止审案时,都会事先告诉犯人:“本官不认字,所以你不需书写口供,只需认罪受刑。”倘若犯人不肯招供,侯思止还会恐吓犯人:“如果你不在我这招供,我就把你送给来俊臣!”

来俊臣的恶名早已传遍朝野,侯思止只需搬出此人的名字,便能让犯人心甘情愿地招供。

到了后来,武则天的势力越来越稳固,她不再需要酷吏为她扫清障碍,于是酷吏们纷纷迎来了被清算的命运。侯思止也不例外,因为他在任期间贪赃枉法,再加上一些陈年旧事被武则天翻出重审,侯思止被判处极刑,被武则天砍了脑袋。

可以说,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其有三个特点:

一是比较廉洁;

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

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武则天时代,虽然酷吏最多,但酷吏政治到了明、清时代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酷吏的侦查网遍布全国各地。除了是官场勾心斗角的一种常态现象,还成为了对付知识文人甚至吓唬民间普通大众的特务手段。

参考资料:

【《新唐书》、《罗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