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不过很少有朋友知道他曾为了当皇帝扒了自家祖坟。

这个故事,还得从袁世凯的人生经历讲起。

咸丰九年,袁世凯出生在一户官宦世家,殷实的家境使他在很小的年纪就接受了高水平的教育。袁世凯长大后,因为他的身量短小,脖子和腿比常人短得多,所以当时的街坊都称他是“癞蛤蟆”转世。袁世凯多次参与科举,连续落榜。认识到自己不是块读书的料后,袁世凯干脆弃文从武,随清军赶赴朝鲜平乱。

甲午战争结束后,袁世凯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安排到小站负责练兵,此时的袁世凯手中已有七千人,成了不大不小的军官。从这以后,袁世凯逐渐受到清廷的重视,屡次被提拔。溥仪登基后,醇亲王摄政,因一些陈年往事(戊戌政变),醇亲王与袁世凯之间矛盾极深。醇亲王得势后,立即剥夺了袁世凯的兵权。袁世凯非常有自知之明,在醇亲王对他赶尽杀绝前,他便告病返回河南,辗转来到安阳隐居。

袁世凯笃信风水相术,十分迷信,在做事之前必先看相问卦。袁世凯觉得,自己之所以受到醇亲王的迫害,完全是因为河南项城的袁家祖坟风水不佳。于是,袁世凯花重金请来算命先生,让他为袁氏祖坟批风水。

算命先生实地考察后,发现袁氏祖坟位于“真龙结穴处”,贵不可言。然而,祖坟的周围修有一圈围墙,这圈围墙妨碍了“龙气”,所以袁世凯的仕途才会颇多坎坷,只要拆掉这圈围墙,必会让袁氏兴旺。

袁世凯听完算命先生的鬼话,信以为真,当即派人昼夜施工,将祖坟周围的围墙全部推倒。袁世凯兴师动众地破土动工,附近的老百姓都以为袁世凯扒了自家的祖坟。从这以后,民间便流传这样一句歇后语:袁世凯刨坟头——祖坟不正。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出,袁世凯是个非常迷信的人。袁世凯的迷信,甚至被他贯彻到政治生涯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则关于袁世凯母亲刘氏坟茔的传说。

1901年,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对于母亲刘氏的死悲痛欲绝,上奏朝廷请求回乡葬母,并丁忧三年。可是当时八国联军和义和团闹得正凶,慈禧下旨驳回了袁世凯葬母丁忧的请求,让他继续主政山东。一年后,已经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才得以扶柩回乡葬母。可到了河南项城老家,刘氏的灵柩却被挡在了袁氏祖坟之外,不准入其与袁保中合葬。

由于刘氏是父亲袁保中的小妾,在祖宗家法面前面对整个家族的反对袁世凯也没有办法,只能另寻它处,为母亲找一处风水宝地。几经寻找,最终在项城郑郭镇东南李洼村西找到了一处名为“青牛”的风水宝地。此处之所以叫“青牛”,就是传说枯枝插在这里一夜之间就能生根发芽,恰好插到了青牛鼻子中,接通了地气。

卧槽

卧槽

袁世凯选用人才,首先看的就是人才的面相,而不是能力。

在辛亥革命结束后,袁世凯被推选为民国大总统,当时有人向他引荐了很有能力的吴鼎昌,希望袁世凯能提拔此人为财政总长。不过,袁世凯在见到吴鼎昌后,并未重用此人,原因是他觉得吴鼎昌“背后可见腮”,这样的面相与曹操相仿,断定此人不可重用。就这样,倒霉的吴鼎昌被袁世凯安排在造币厂中,未能人尽其用。

早年,朝鲜国王曾送给袁世凯一个碧玉茶杯,袁世凯对这个精致的茶杯爱不释手,每次喝茶必用碧玉茶杯。某天,小厮在为袁世凯奉茶时,见大总统正在酣睡,便捧着茶杯站在一旁。时间一长,小厮有些犯困,手一抖竟将碧玉茶杯摔落在地,茶杯摔成了粉末。袁世凯被响声惊动,翻身坐起,见自己心爱的茶杯已成一地碎渣,大发雷霆,斥责小厮。

小厮吓得面如死灰,只能扯谎道:“我端着茶杯进来,见睡在床上的并不是大总统,而是一条威风的大金龙,心下害怕,这才打翻了茶杯。”袁世凯一听,那大金龙说的不正是自己吗?他大喜过望,并未怪罪小厮摔碎碧玉茶杯,反倒顺手取了件宝贝赏赐小厮,并千叮咛万嘱咐道:“这件事千万别对其他人说起。”

1914年,在河南为袁世凯翻修祖坟的工人进京汇报,称袁世凯老爹袁宝中的坟地旁长出一条紫色的藤蔓,有一丈多长,就像是龙一样盘踞在坟头上。袁世凯听说后,当即重赏了工人,并再三嘱咐工人对此事严加保密。为了验证真伪,袁世凯还让自己的大儿子袁克定返回老家,去祖坟观察情况。

袁克定回到项城老家后,将所见写入信中,汇报给父亲:藤蔓生长的速度很快,已经有小孩儿的胳膊粗细,颜色鲜红如血。袁世凯读完信后,喜不自胜,立即回信让袁克定多招募一些工人,在父亲的坟头旁修筑围墙,防止牛羊啃食藤蔓。

后来,有个天文学家给袁世凯写了封信,说他在观察天象时发现有一颗“帝星”朗照河南,从该星的移动轨迹来看不出一个月便会抵达北京。袁世凯认为,那颗帝星正是自己的象征,于是他不顾外界舆论,决定重新恢复帝制,成为继溥仪后的下一位皇帝。

那么,袁世凯死后,他的墓地有没有被盗?

袁世凯死后被简单的安葬,1916年政府为袁世凯修建陵园,也就是现在的袁林,从袁林外观规模来看偏小,不过袁林内必要的东西一样不少,而且分布整齐,错落有致,其陵墓也是仿照皇家园林建造。查阅资料后发现,袁世凯墓地并没有被盗过,当时他下葬的时候没有钱财举行隆重的葬礼,到了文革时期,袁世凯墓地所在的袁林也逃过一劫,至今仍然保存完整。

参考资料:

【《袁世凯墓地》、《袁世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