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ilove-style)原创。

作者:广仔,一介商人,五星写手。

分析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心理,探究事件的深层次逻辑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有一位名叫何成的外卖员上热搜了。

他之所以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是因为他是硕士毕业生,他代表了那些有着高学历却从事着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工作的一群人,大家实际热议的是背后的一个群体。

据说,早年何成的学习不是那么好,只考上了大专。如果这个时候出来找不到好工作而跑去送外卖,可能大家还不会觉得有太大的反差。

可是何成后来发奋图强,专升本了,关键是后来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按剧本走的话,他接下来的人生应该是找份高薪的、体面的工作,逐渐走向人生巅峰的。

人生如戏但又比戏更加魔幻,何成毕业后找工作并不顺利,先后做过教培、进过厂,都混得不咋地,最近改送外卖了。

有人觉得,大学生去送外卖太丢人了,父母辛辛苦苦供你读十几年书,你竟然去干这种没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也有人认为,读了大学也不过如此嘛,照样找不到好工作,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我有几点感想,在此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名校高学历头衔,毕业前是我的荣耀,毕业后却可能是我的负担。

从小我们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

以至于我们都默认了一点:读好书,就应该是找到好的工作,有光明的前途。

这种认知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如果你读了很多书却没混好,就会成为全村人的笑柄。

就像我十年前从技术员改行做销售,当时村里就有几个人说我,这是文盲都能做的工作,你一个大学生怎么也干这种工作?简直是浪费人才!

这些话听起来是在关切,实际上言辞间充斥着嘲讽的味道,意思是你不是读了很多书很牛叉的嘛?现在牛叉不起来了吧,还不是照样干这种低贱的活……

我被他们当作读很多书、却没混好的反面教材,随后相互传唱开来了

“读好书”跟“找好工作挣大钱”之间,从概率上来说,确实是成正比关系的。

因为没有知识,往往只能出卖体力,但体力活普遍叫价不高;而知识就更容易转化为先进生产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劳动机会以及较高的酬劳,道理是没错的。

可是当细化到每个人的身上时,这个逻辑中间又牵涉到多方面的可变因素了。

这其中就包括了: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你在哪个平台发挥、你性格如何、在平台中的人际关系如何,还有大方面的因素例如产业的发展周期等等。

我当年为何从技术员改行做销售?自己的知识和实操都没问题,可惜我过于正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没机会表现,还老是被穿小鞋;加上当时人造板行业已经过了红利期,厂商之间普遍进入了价格战时代。

因此,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除了看个人能力和造化,还要看时势。多少留学生花几百万出国深造,回国后也只能找到月薪三五千的普通岗位。

读书人要尽早明白和接受这一点,即使你读了很多书,最终很可能还是一个普通人,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

明白和接受了这一点,也许就不会被名校高学历的头衔所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文科生的尴尬:本科生、研究生出来找工作,工资可能比不上技校出身的维修工。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知名高校毕业生的自述,她给某大公司投简历,面试后被录取了,心情很好。

为入职做准备,她特意去了一家比较好的影楼,让工作人员化个美美的妆容,然后拍一组照片用于工作证。

期间,她在跟化妆的小妹闲聊中得知,小妹才中专文化,在这里帮人化妆每个月的工资却高达七八千。

一想到自己是知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入职大公司,薪水才四千多块钱,这样的落差让她整个人都不好了,最后是在郁闷中度过了本应该开开心心的拍照环节。

很多文科生毕业后才发现,自己在学校的优秀,出来社会后并不容易得到认可,很难找到比较高薪酬的职位。

归根结底就是,学校跟社会的评判和检验标准不同,社会上要的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价值,而不是学校里要求的形式上的对与好。

文科生在学校学的很多知识理论,到了社会上就成了屠龙术,没有用武之地;而有用的知识呢,却又达不到商业要求。例如学英语的,有几个毕业生能跟外国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呢?

况且,单纯地能交流也还不够,你得有对应岗位的专业知识。现在招聘纯翻译岗位的公司也不多,懂翻译往往是岗位的辅助要求。例如商务谈判代表,业务能力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比如很多学设计的,出来工作,充其量就是当个绘图员,还谈不上设计。类似的职业,你想成名成家,是需要成名作品的,是需要有大咖和组织来替你背书的。

有更牛逼的人和组织认可你,你才有机会出位。

另外一点,很大一部分人当初之所以选择读文科,就是因为理工科太烧脑,怕自己搞不定,选择文科还能靠死记硬背来拿高分。可是,多数靠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是不能直接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懂得融会贯通,懂得找规律。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作品,学校的老师评了很高分,但是放到市场之后,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显得很幼稚。

在学校想拿高分,符合老师一个人的要求就行;但是出来社会,你既要达到老板的要求,又要达到客户的要求,孤芳自赏是没卵用的。

就像我写的文章,我认为好,没有用,只是自嗨;要各大平台认为好,系统才会推荐给更多的读者;但是平台觉得好,也还不够,要很多读者读完之后觉得好,才能得到更多的转发分享和推荐。

所以,一个人的能力、一件作品,最终必须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才算是真正有价值的。

市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科生的职业道路艰难且漫长,所以很多人最后都选择了考公务员、考编制。

第三点就是,想送外卖的人就大胆地去送吧,没什么丢人的,这又不是你的人生终点。

人生道路漫漫长,起起落落很正常。一刹那光辉并不代表永恒,一时的失意也不意味着人生就要完蛋了。

大学生不能送外卖?送外卖不体面?

你先挣到钱让自己活下去才,这才是最重要的;你靠自己的劳动挣钱维持生活而不需要向父母伸手要钱,这才是最大的体面。

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没办法的事。我们自己要明白,我要到哪里去,我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未来可以确定的一点就是,随着我国高学历毕业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参与到很多普通的工作岗位中去。

例如,会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成为服务员、货车司机、维修工、快递员、厨师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高度发达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力的成本升高,到时大家就不会觉得送外卖、送快递、搞维修等是一种不体面的工作了。

最后用俞敏洪说的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结尾,

——“不要太关注你周围所拥有的东西,以及周围人的发展;不要人为的给自己身上加负担,但有一点不要忘记了,你一定要进步。因为你进步才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钱。人生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须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每年都变得更加值钱,这才是你最重要的事情。”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多歧可贵,不取苟同。

欢迎点评,与世界分享你的思考和知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