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在一处砖厂,10多个50多岁的工人师傅正在紧张的码垛。
在砖厂,码垛是一件又脏又累的体力活,年轻人不愿意干,岁数大的又干不了。
他们都戴着厚厚的手套,一块块把成品砖码成砖垛。砖垛又高又大,人工码垛耗时费力,看他们虽然在零下15度的低温下劳作,但他们的衣服仍然被汗水打湿了。
几个老师傅的辛苦劳作,引起了一个小伙子的注意。
“他们这么辛苦地劳作,又脏又累,效率又低,能不能发明一种自动码垛机,用机器代替人工,自动进行成品砖的摆放,码放,以及打包呢?这样以来,既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能提高效率,降低生成成本。”小伙子暗自想着。
小伙子回到家,便开始查资料。他发现,在当时,我国还没有这样的机器。于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他要研制出这么一台机器出来,填补国内空白。
这个小伙子便是天津宝坻的邵春生,一个从小就喜欢鼓捣机器,喜欢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的“发明迷”。
他也是日后全自动码砖机的发明者。因为忍心看到工人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辛苦码垛,一次不经意的小触动,成就了一项大发明,改变了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码垛工人的手工操作方式。
有了初步思路和设计文案,邵春生说干就干。但是,真正做起来,可比想像的难多了。从机器的制作加工,到传动部分的相互配合,以及设备材质及性能,都需要反复的试验,一个难点一个难点的克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4年年初开始,邵春生用了10个月的时间,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第一台手动码垛机试制成功了。
第一台手动码垛机的试制成功,让邵春生欣喜若狂。虽然,他的每一个动作还需要手工操作,但是,它的研制成功,表明了他最初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是正确的可行的。
现在,他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用程序控制实现自动化来来代替手动操作。
邵春生于是开始学习编程技术,设计码垛机的电路及PIC控制系统。
邵春生白天设计,试验,晚上又开始学习,研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和优化。时间又过去了5个多月,第一台全自动码砖机成功研制出来了。
带着成功的喜悦,邵春生满怀信心地找到了砖厂周老板,希望周老板能够使用自己的全自动码垛机,减轻码垛工人的劳动强度。
可是,出乎邵春生的意外,周老板对他的设备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不相信,一台机器可以真正替代工人劳作。再者,这是第一台,以前没有人用过,出了问题怎么办?另外,机器会不会损坏成品砖呢?如果损坏率高,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面对着周老板的疑虑,邵春生心里也不免有些打鼓。
为了研制这台机器,邵春生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付出了一年半的心血,难道眼看着就要成功,却这样搁浅了吗?
邵春生不甘心,他答应周老板,免费给他安装,出现问题随叫随到。
邵春生的坚持感动了周老板。就这样,全国第一台全自动码垛机,正式在周老板的厂子里安装成功了。
试生产的第一天,周老板请来了8个身强力壮的码垛工,想与机器比试一番。
比赛开始,邵春生亲自操作设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12名码垛工也不甘示弱,他们分工操作,有的摆放,有的码垛,干得是热火朝天。双方比赛异常激烈。
一个小时之后,邵春生码砖30吨,与8个工人几乎相当。但是此时再看8个年强力壮的工人师傅,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疼了。
比赛结束,大家都对全自动码垛机很感兴趣。
它占地面积不大,操作简便,效率却很高。它一天可码砖300多吨,完全可以替代8个工人师傅的工作量。同时,码垛摆放整齐统一,成品砖在码放和传输过程中,减少了人为因素的碰撞,损坏率极低。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一台小小的码垛机,看似简单,却拥有着1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现在,全自动码砖机又经过多次的优化与改进,各项技术性能和安全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今年3月份,央视电台《我爱发明》报导了全自动码垛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事后,有记者采访邵春生时,他谦虚地说:“这不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是团队齐心合力,共同积极奋斗的成绩”。
l
发明创造没有大小,能够来自基层群众,真正帮助产业工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劳动环境的,发明创造,都是有根基有基础的。一定会得到广大产业工人的喜爱,同时也会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