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通过浙江省首批数字化“未来工厂”项目验收;完成中国首个漂浮式风电动态缆系统——三峡新能源广东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完成中国首根国产化强电复合脐带缆——陆丰22-1项目;中标世界第一条500kV三芯交流海缆——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中标我国能源企业在欧洲第一个海上风电的超高压海缆项目,标志着我国企业正式跻身欧洲海底电缆主流市场......
2022年对于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缆)而言,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东方电缆在数字化、国际化和重大项目上取得多项突破。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中,东方电缆的里程碑可谓不胜枚举。而像东方电缆一样取得快速发展的制造企业,在宁波也早已蔚然成林。
行业“标杆”百舸争流
走进东方电缆位于北仑区郭巨街道的生产基地,车间里一套套自动化设备、一项项数字化应用、一个个智能化场景,让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东方电缆的这个生产基地于2021年9月正式投产,达产后新增年产值近百亿元,为高端海洋装备研发、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从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深耕高端海洋装备这一主业,并将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东方电缆副总裁兼董秘乐君杰向记者表示,得益于在高端产品上的持续研发和产业化,东方电缆攻克了超高压直流海缆、超深水脐带缆等“卡脖子”技术装备,满足了国家建设智能电网骨干网架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新能源开发、孤岛供电、海上石油开采等长距离输电以及国内、国际远距离、大规模海洋输电的需求。
近十年来,国家出台多项鼓励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海上风电项目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东风”下,东方电缆不断加大与国内外客户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创新应用,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成功转型,持续巩固自己“开拓者”和“领跑者”的行业地位。
同样坐落于北仑区的宁波力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劲科技),经过近20年发展,也已成为细分行业的“标杆”,在重型机械制造领域拥有重要话语权。
2021年4月,力劲科技研发制造的“力劲Dreampress 9000T”超大型压铸机正式发布。作为当时全球最大吨位压铸机,这台压铸机搭载了力劲科技自主研发的无机铰直压合模系统、高性能压射系统及智能软件控制系统,可促进汽车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近几年,除了发布超大型压铸机,力劲科技还在研发布局上完成了一系列动作——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压铸装备联合工程研发中心;与宁波大学合作成立高性能智能铸造成形装备研究院;成立省博士后工作站、区博士创新站……
“回顾过去,特别是近十年来,力劲科技发展势头迅猛、成果丰硕。我们通过了宁波市产业链技术改造项目,获得了浙江省首台(套)认定,并被认定为浙江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劲科技相关负责人称。
“后起之秀”千帆竞发
与东方电缆、力劲科技等“老兵”不同,成立于2012年的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之星)还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过去十年发展中,凭借强大研发实力和产业化能力,惠之星已跻身中国光学硬化膜领军企业的行列。
惠之星刚起步时,日韩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几乎垄断了国内外的光学硬化膜市场。想要从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要从技术与价格两方面着手,才有一丝“破冰”的可能。但难度超乎想象,因为但凡产品精度不够,退赔损失将非常大。惠之星最惊心动魄的一次退赔金额达100多万元。
“对于一家刚起步的公司来说,我们真的是赔怕了。”惠之星董事长董红星说,但他带领的这支团队并没有被打趴下,反而开始认真反思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并加强了在研发、制造上的投入力度。随着产品品质大大提升以及公司知名度提高,众多头部手机厂商的订单纷至沓来,公司销售额也如坐上火箭般飞速增长。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要成为行业龙头,必须忍受做“新兵”时的卧薪尝胆,惠之星的成长历程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
在宁波,像惠之星这样坚韧不拔的制造业后起之秀,近十年来涌现了不少。比如,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有限公司等,作为宁波众多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正为打响“宁波制造”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如果说东方电缆、力劲科技等企业是“带头大哥”,惠之星、晶钻科技等企业是“后起之秀”,那么,群芯微、宁波天擎等企业则可以算是“行业新锐”,这些企业敢于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高端技术领域,很有希望成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专精特新”引擎轰鸣
“您认为,宁波制造业近十年来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色?”面对记者的提问,乐君杰给出的关键词与很多宁波企业负责人一样——“专精特新”。
“这些年,宁波对‘专精特新’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在‘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的培育上也是力度空前。”乐君杰称。
据了解,目前,宁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83家,居全国第4;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3家,居全国首位。
除了这些国家级“选手”,宁波还有很多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而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方面,宁波已经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推进机制、政策体系、制度环境。
成立于2019年6月的宁波铼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赛道”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氮化镓器件等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宁波铼微半导体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赵锐表示,落地宁波以来享受到了很多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如今,公司已开始批量生产,待产能布局完成后,预计将在全球占据可观市场份额。
这样瞄准新兴赛道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在宁波还有很多,它们是潜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在创建、创新投入、人才、资金、平台服务等方面得到重点支持。如果进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它们还将享受宁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针对企业发展需求量身定制的“资本、数字化、人才、创新、宣传”系列服务,实现更加高效的进阶。
“作为制造业大市,宁波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以及越来越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还有专精特新的制造基因,都是我和我的团队看好并选择把公司落地在宁波的重要原因。”对于为什么来到宁波,天擎航天董事长杨威这样解释道。
数说这十年
2021年,宁波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达到22108亿元,是2012年的1.8倍;工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达到6298亿元,是2012年的2倍,总量跃居全国城市第7位。
2012年,宁波规上工业企业6804家,2021年则达到9831家 。2021年,宁波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位,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达2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7家,境内外制造业上市企业超过100家。制造优势进一步凸显。
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宁波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8.8%、54.0%、27.9%,比2013年分别提高32.4个百分点、14.0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
此外,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截至目前,宁波累计拥有单项冠军企业527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3家,数量居国内城市首位;市级单项冠军培育企业464家,包括市重点培育企业194家;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3家,数量居全国第四位。
记者 吴正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