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的话我是希望我们直接去跟L4的公司去对标”何小鹏曾经在测试自家城市NGP时说出了这样的话,潜台词则暗指,城市NGP堪比L4级自动驾驶。这么狂的吗?

吹牛13,谁不会?先通过测试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小鹏G9近日成功通过了按照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相关要求进行的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这场测试里面,没有“物理外挂”的小鹏G9,顺利通过了测试场景里包含的指示灯识别及响应(比如红绿灯路口停车及起步)、左右转车辆冲突行驶、并道超车、两轮车及行人避让等31个城市道路场景,并且该测试还是在夜间进行。值得一提的是,小鹏G9也成为了行业首款在不改变硬件的情况下,仅通过自动驾驶软件升级强化而顺利通过该测试的在售量产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通过测试,就代表L4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落地了?并不然,当下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笔者认为相对成熟了,但是放在最为核心的交通体系问题面前,技术就是个弟弟。而这4个问题则是:
1、立法:当前所有的交通法规针对的都是“人”,而自动驾驶不是“人”,相关的责任和法规都要重新制定。
2、城市规划:现在国内的城市设计,其实是没给自动驾驶留机会的,在马路上,只要你用自动驾驶,你必然是和没有用自动驾驶的车混在一起的,那你拦不住别人的车怎么开。
3、调度:现在车企一个公司一个算法,甚至就连技术路线都不一样,遇到问题处理的顺序都不一样,很有可能出现大家都做了自以为正确的操作,最终一起完犊子的情况。
4、驾校培训:教练现在交的是人开车,到了自动驾驶时代,就得教人如何操作车开车的车。前提是前三点都做完哈~

综上所述,想要完全实现自动驾驶还得是国家破局,自上而下的铺垫。那么车企在这里面就无动于衷吗?并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前理想汽车就曾表示要在2025年实现高速路和封闭路L4自动驾驶,但就目前其频繁上市新车的步调来看,或许资金投入在产业链这块更大,而在技术上的投入相对较少。毕竟在蔚小理中,理想的智能驾驶发展缓慢。

反观小鹏汽车所推出的城市NGP已经量产上线,真正做到了便利于大众。这点就值得称赞,除此之外,现阶段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并不只有“视觉+雷达”,你看特斯拉近期表示年底前将移除Model 3/Y超声波传感器,这也就表明特斯拉将“纯视觉”方案进行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有专家表示,纯视觉方案也将让特斯拉的某些功能受限,并且在特斯拉最新的声明中表示启用Tesla Vision功能的特斯拉的自动转向速度不受限(与配备USS的车辆相同),但短期内,泊车辅助、自动泊车、召唤、智能召唤功能均显示不可用。

本土车企基本采用的是“视觉+雷达”的方案,激光雷达的加入有几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光线影响小、测距精度更高、抗干扰性能强等。而这更加有利于车企探索中国复杂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过多纠结纯视觉还是雷达融合方案意义不大,对于车企来说建立产品迭代的开发体系和增量的开发方式才是重中之重。说人话就是:数据、数据、数据。只要我收集的数据足够多,我就能够分析出更多的道路情况,针对性的去解决,完成我产品的迭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高阶辅助驾驶的这个赛道,华为和小鹏比特斯拉更早在国内落地,这是个好消息。特斯拉FSD全球推送估计至少要到年底),量产车在城区日常驾驶场景下不断积累高质量数据,长期价值难以估量。

而小鹏G9这次通过的测试并不是简单的秀了下肌肉,而是侧面反应出了,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下,本土国产企业已经做好了“应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