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洪武二十八年,身为明朝九大塞王的秦王朱樉在王府中吃饭,不料饭中竟然有三个宫女下毒,不久朱樉毒发身死,朱元璋闻讯竟然没有生气,反而说这是他的报应,死有余辜,唯一值得悲伤的点就是他是自己的儿子,还让礼部尚书削减他的葬礼规模,可见朱元璋对其意见之深。

正文

正文

朱樉是朱元璋的次子,母亲正是马皇后,朱元璋起初对他十分器重,仅次于朱标,明朝建立分封后,他被封为秦王,是九大塞王之首,朱元璋还曾让他担任宗人令。为何曾经如此器重的儿子,在他死去后,朱元璋会这么狠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朱樉的所作所为,就会有明确的答案了。

朱樉,幼年聪慧,英武过人,从小便倍受朱元璋宠爱,十五岁时就被封为了秦王,二十二岁时就藩西安。自此离开了朱元璋,成为一国之主,获得了权力。从他被封为秦王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他十分重视,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去太子朱标,却只封了9个王,朱樉不但是这九人之一,而且被封到了古都西安,西安自汉朝以来多次作为都城,是当时少有的大城市。朱樉被封到这里,足以表现出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

还有一方面是朱元璋当时不得已将首都建在南京,但是他一直想在北方建立首都,想到了强汉盛唐都曾经在西安建都,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西安身上。把朱樉封为秦王是给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朱元璋想要他提前去安抚百姓,为迁都打好基础,也是确立他作为其他皇子兄长得威严。

可是对于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他却觉得不公平,只是因为自己比朱标小一岁,自己只能做一个藩王,而朱标就是太子,还有当时全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做他的老师,辅佐他。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改变朱元璋立嫡长子的态度。

到了西安之后,朱元璋给他写信说:“西安的百姓,在元朝残暴统治下,已经很艰苦了,现在我建立了明朝,他们还得纳税缴粮,你到达封地之后,建好王府,就不要再大兴土木了。”然而他却将朱元璋对他的告诫抛之脑后,没有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反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逼得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的恶劣举动还有,将他的正妃王氏困在王府的一个小屋内,给她吃剩下的饭,和不新鲜的水果,为了讨好次妃邓氏,专门派人去远方花费重金购买翡翠首饰,搜刮金银,导致百姓卖儿鬻女,他命令手下军民在王府中建立了一个池塘,与邓氏在里面折磨宫女来获取快乐,被朱元璋知道后,怒斥他“不晓人事,蠢如禽兽”。后来朱樉还让人制作皇后的衣服送给邓氏穿戴,还把自己房间的床做成了皇帝用的五爪龙床,朱元璋听到后气的直接将邓氏处死,一边又斥责秦王“僭分无礼,罪莫大焉”

对待自己的正妃尚且如此,他王府中的下人更是遭到他残忍的迫害。通常是因为一件小事做得不好,出现一点小失误,甚至是朱樉自己心情不好,就会对他们滥用刑罚,其中包括割掉他们的舌头,在寒冷的冬天,挖一个坑把他们放进去用雪盖上,活活冻死,绑在树上饿死,用火活活烧死等。一时间秦王府上下人心惶惶,他们都惧怕这位残酷的主子。同时朱樉也害怕他们赴京告自己的状。在这种情况下,朱樉竟然将本应该去京城治罪的这些人全部杀人灭口。

等到了公元1389年,朱元璋将宗正府改为了宗人府,任命朱樉当了宗人令,让朱樉成为了掌管宗室的宗长,朱元璋希望以此来让他做好当哥哥的表率,从今往后,好好做人,宽厚仁德,带领着朱家子弟尽心尽力辅佐朱标。然而朱樉依旧把朱元璋对他的期望不当回事,在自己的王府里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行为举止也没有任何的收敛,反而为了防止封地的百姓去京城举报他,在各处交通要道派人看守,严查离开封地的百姓。

但是纸终究包不住火,1391年,朱元璋在得知朱樉依然恶事做绝,不知悔改的情况下,下令将朱樉召回京城,同时让懂事的太子去到他的封地巡视,视察朱樉在当地所做的坏事,朱标自然想着兄弟之情,从中调解,替朱樉求情。直到下一年朱元璋才让朱樉回到自己的封地。

1395年,朱樉受命领兵征讨叛藩,在这场战斗中朱樉勇立战功,杀敌无数,叛藩畏惧投降,朱樉大胜而回,得到了朱元璋的夸奖,在这夸奖中,朱樉很快飘了起来,忘记了父皇和皇兄对他的教诲。沉浸在胜利的朱樉,掳走一百五十名幼女纳入了王宫,又将一百五十五名幼男阉割,其中很多因为当时的医疗卫生环境差而死亡。慢慢的朱樉变得更加残暴,对待宫人的酷刑变本加厉,残害百姓,人人自危。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就被朱樉施以酷刑。

得胜班师后的两个月,朱樉王府中的宫女不堪忍受朱樉的残暴,于是有三名宫女在朱樉的饭菜中下毒,导致朱樉中毒身死,得知消息的朱元璋仅说了一句:哀痛者,唯父子之情。之后又下令削减他的葬礼规格。在其祭文中写道: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也就是说他死有余辜。

本来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但他却屡次辜负父亲的厚望,朱元璋除了恨铁不成钢也别无他法。按照朱元璋对他的培养,他自幼聪慧,英武过人本应是一个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留下英名的一位藩王,但是他却在成年后自暴自弃,作恶多端,最终落得了父亲都嫌弃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