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县强化“产业引路、生态美村、组织强基、聚才引智、文化铸魂”五项举措,统筹推进五大振兴落地生根,真正让产业靓了起来、乡村火了起来、群众富了起来,在桔乡大地上生动地镌刻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画卷。
城固县辖17个镇(办)、27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4.3万,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素有中国柑桔之乡、西北小江南之称。全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强化“产业引路、生态美村、组织强基、聚才引智、文化铸魂”五项举措,统筹推进五大振兴落地生根。202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2.05亿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45元,增长11.3%。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等多项荣誉。
产业引路 增强发展新动能
按照“南茶北果川稻油、城郊蔬菜山区菌、规模养殖沿江药、适度小众精新特”产业布局,壮基地、延链条、提质效,全面打造产业发展“新雁阵”。202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02.04亿元,增长6.5%,位居全省县区第二、汉中之首。一是稳粮保供,稻渔种养异军突起。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广应用高产高效粮一经(元胡、马铃薯、蔬菜)轮作15万亩,创新稻鳖、稻虾、稻蟹、稻鳅等6种模式,发展综合种养1.8万亩,初步实现“百斤渔、千斤粮、万元钱”目标,先后3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二是集约发展,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增效工程,稳步壮大粮油55万亩、蔬菜19万亩、柑桔23万亩、生猪55万头、大鲵700万尾、渔业1.6万亩等主导产业,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大力培育羊肚菌、雷竹、蓝莓等精新特产业,差异化发展桔园柑桔、原公猕猴桃、龙头稻渔等,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势突出、区块联动”的产业新格局。三是延链补链,融合创新步伐加快。推进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复合农业发展体系,建成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元胡生产加工服务中心、陕南猕猴桃试验站等上游配套,大力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初步形成现代化农事服务体系。修正药业、新希望、北京顺鑫等30余家链主落户城固,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2个。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国家级名特优农产品4个,“两品一标”认证37个,“城固柑桔”“城固猕猴桃”等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龙头镇数字稻渔智能化管理平台。
生态美村 乡村旧貌换新颜
把生态作为永续发展的根本,坚持生态强县战略,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当好秦巴卫士。深入推进秦巴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聚力打好“四场保卫战”,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342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4%,全域出境水质稳定达标,跻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二是整治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净美城固”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攻坚,每年按社区7万元、村4万元的标准落实保洁经费,严格落实“河长”“湖长”包抓责任制,大力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50%以上。创新厕污共治模式,积极推行厕所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同步治理,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10.85万座、普及率82.6%。三是建设美丽乡村。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百千”三年行动,推进12个“百村示范”村建设,生态观光、产业富民、社区综合、绿色家园、移民搬迁、休闲度假等一批特色村庄初步形成,248个“千村整治”村全面实现干净整洁。
杨西营村美丽乡村风貌。
文化铸魂 弘扬文明树新风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一是淳风化俗扬正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政策法规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宣传宣讲活动1320场次、受众5.8万人次。用好用活“一约五会”,各村每月开展讨论评议,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全县1605名乡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在村民自治、基层治理和新风培育中发挥作用。二是典型示范强引领。深化“双十星”评选活动(“致富星级评定”和“十星级文明户”),实行动态管理,引导争星晋位。指导镇村设立“善行义举榜”272个,发布善举事例1300余例。三是强基固本提质效。推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延伸,全县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镇级文化馆分馆17个、图书馆分馆17个,实现了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镇(街道)“两馆”分馆全覆盖。四是优化服务惠民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围绕传统节日和“油菜花节”“张骞祭祀大典”“柑桔旅游文化月”等重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42场次,举办“一杯香茗一卷书”阅读快车文化品牌主题活动11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398场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勤劳致富自觉性。
全国文明村柳林镇草坝岭村好人一条街。
聚才引智 做强人才硬支持
创新工作机制引才育才用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内外聚能,优化人才结构。坚持“向外引才”与“就地取才”相结合,依托部门人才工作站,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招硕引博”工程,深化校地合作,建成县级以上专家工作站26个,引进专家教授57人、高层次人才350余名,培育农村实用人才760余名。二是精准提能,提高人才质量。聚焦人才素质提升,选派27名党政干部、7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南通经开区挂职锻炼,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到四川、贵州等地开展培训22期、1600余人次,形成“一人学习,全体受益”良好局面。探索制定“土专家”“田秀才”评选管理办法,培训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462人。三是激励强能,发挥人才作用。聚焦留才用才关键要素,推动人才从“被动发力”向“主观作为”转变,推行优秀人才“服务绿卡”制度,落实人才“需求侧”保障事项13项,增强人才归属感。全面盘活人才资源,组建农业、卫生、电商等7个乡村振兴巡回服务团、18支技术服务小分队,开展集中培训152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组织强基 擎旗铸魂强引领
坚持“抓组织、强引领、促振兴”思路,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筑牢战斗堡垒,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在产业聚集地跨村成立6个产业联合党委,以产业中心村党组织为主轴成立2个产业链党组织,构建“一核多元”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二是锻造过硬队伍,厚培乡村振兴“领头雁”。实施村级后备力量“五抓五提”定制培养,创新镇村干部“双向流动”,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奖励报酬挂钩机制,差异化发放奖励报酬282.5余万元,增强人才吸引力,619名致富带富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为乡村振兴积蓄了强劲动力。三是优化基层治理,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建立“四个一”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健全村“五级”组织体系,开展“十有十没有”平安乡村建设工程,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到60%。
城固县全力以赴抓提升展现环境美,集中精力兴产业彰显发展美,牢守底线抓生态呵护田园美,优化治理树新风引领风尚美,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