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茶客987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曾经有段时间,对普通邮票着了迷,特地买了齿孔尺、放大镜等用具。还订阅一些集邮小报,与各地的邮友交换信息,记得为一位曾获大奖的老先生代购普23的一元细齿票,因投递员的问题还被误解,好在事后误会解除,但从此,我不再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了。
当然,也有愉快的邮友交流,我因收集明信片,在与景德镇邮局联系的过程中,得到景德镇邮局、景德镇市集邮协会的热情帮助,后来与其热心的邮友建立了友谊,他(年长于我)曾来南京,我做东陪他参观了中山陵和夫子庙等处、落实住宿,他也投桃报李,回赠了一些邮品和特产。后来虽未再见面,但这份友情一直存在心底。待我以后时间充裕的时候,去景德镇转转,再去顺道看看老朋友。
最后一次到邮市买邮票是2001年的春节,单位效益有所好转,过年前发了点年终奖,在大方巷邮市分别以单枚15、7.8买了整盒的《王昭君》、《四邮大》,这是我最大的一次邮品投资,也是最失败的一次邮品投资。
《集邮》杂志半年一订,订到2001年的上半年。因为在3月底,工作调动,新单位没有这样的氛围,也不想让人感觉自己不务正业,就不再订了。
1980年~1988年的《集邮》,是靠自己在邮市上,慢慢集齐的。收集难度大的80-2是在上海的云州商厦买的。
《上海集邮》,是本有底蕴的杂志,因去上海的机会相对多一些,经过事先的联系,我还特地跑到延安中路的编辑部买了一些合订本。
年票,还是在老单位预订,直到2014年原来熟悉的老同事调走。
2009年夏天,为了锻炼孩子,我把部分邮票交给他,让他自行处理,所得归他所有。我陪他去夫子庙的集藏市场,卖过两次,只记得《荷花》260、一轮生肖(无猴)240?
即便有收益的诱惑,但孩子还是对此没有兴趣。
有一本J字头的邮册,放在他的房间,直到冬天,我发现有背胶的新票霉变严重,可能是部分邮票没有套上护邮袋,加之邮册的胶水可能没有干透,也可能是房间的空调时开时关的原因。后来,我看见这些霉变的邮票,就很无奈。
正好那时开始学习摄影,买了干燥箱,就把邮册与照相器材一起放入干燥箱。一放就是10年。
2019年的春天某日,看到这些收藏的纸制品,有些头大,与家人商量它们的未来,决定把它们处理了,于是就在孔网开了个书摊,踏上邮品处理的不归路。
邮票上涉及的百科知识,让我换了个视角去了解社会、增长了见识;邮品,还在我困难的时候帮我解燃眉之急,心中满是感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