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城区是“清远经验”“洲心经验”的发源地,是一片具有优良改革基因的沃土。近年来,清城区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大力传承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高质量完成了10项中央、省改革试点任务,全区改革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为全面总结推广改革成果,进一步凝聚改革力量、激发改革动能,擦亮改革品牌、唱响改革最强音,区委改革办联合清城发布推出《改革先锋》栏目,适时刊发全区各领域改革工作的新作为、新成效,努力打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清城经验”。今天推出第11期,敬请关注。

今年下半年,清城区以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为契机,大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工作,创新开展统计专项集体执法改革,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打造大统计执法新格局,全面构建清城顺心顺意营商环境。2022年7月以来,高效开展三场专项集体执法检查,共解答了4个专业的7个业务问题,对3个报表填报共性问题作了专门提醒,反馈和跟进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的问题1项,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工业、房地产等四个专业的30家企业。此项工作受到省、市统计局以及被检查企业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国家统计局主管的《中国信息报》等官方权威媒体的宣传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大统计”执法格局

清城区以构建“大统计”格局理念为先导,建立专项集体执法“联横合纵”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区统计局、区纪委监委、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住建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清城区统计集体执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两个专业执法组。通过构建便捷、高效、透明的部门联合集体执法模式,将同一类型企业由同类专业统计执法人员进行检查的方式变为由不同部门专业、不同部门联合进行检查。区纪委监委、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住建局等职能部门代表全程参与统计专项集体执法,全程邀请第三方律师进行现场监督,集体专项执法主要包括统计法宣讲、统计执法人员现场数据核实、执法情况反馈、企业确认等执法检查环节,部门联动确保了执法检查规范性,共同保障执法检查的工作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优化执法方式,推行“放管服”为企减负

清城区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在确保统计执法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最大化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打扰,把执法检查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顺心顺意”营商环境等工作融合推进,以更实在、更高效的举措为企业减负。一是检查事项能减则减。取消同类型企业逐一上门执法模式,要求同类型企业统一提前递交执法审核资料、统一审核,实现同一要件材料只提交一次,召开集体执法现场会,对能够实行告知的事项一律实施统一告知统一反馈。二是检查权限能紧则紧。前期统计执法检查权全在检查人员身上,改革后将个人检查权变为小组集体权,同时通过领导小组和监督把关,收紧了统计执法的自由度。三是执法环节能并则并。制定专项集体执法工作方案,并将有关执法环节优化、简化一并实施。通过资料审核从现场检查到提前送审、结果反馈从个别告知到集体公布等执法方式的转变,实现合理误差企业批量过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提升服务水平,搭建“新平台”为企服务

清城区通过统计专项集体执法模式,搭建起部门与企业间的业务答疑渠道、企业与企业间的经验交流平台,对企业统计业务问题进行现场答疑,鼓励企业充分利用面对面交流机会分享先进统计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排查问题。在集体执法前,主动排查各类企业,根据排查实际情况,生成“问题清单”,并及时反馈给企业,让企业第一时间明白“要做什么”“如何去做”。二是创新审查模式,减少企业麻烦。推行不见面执法审查模式,统计集体执法检查开展后,被检查企业的资料提前送统计局审核,资料核查经过专业人员初审、执法人员核审的双重关卡,没问题的企业统一现场反馈,有问题的企业单独反馈或另择时间核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在统计执法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搭建沟通桥梁,实现信息共享。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促进资料、信息和服务共建、共享、共用、共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标准一致和数据共享;各部门在审批过程中遇到证照和资质等问题时,可自行调用,无需企业重复提交,减少企业的检查要件,节约执法时间,让企业在一站式办理中真切感受到一个可信赖的“整体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