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时过30年,中国西部终于有望崛起,而西部的崛起也关乎着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大局。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相互孤立的大陆板块逐渐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雏形。每一个新崛起的强国,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初出茅庐的葡萄牙、西班牙,到渐入佳境的荷兰,再到人类进入“海权时代”后统治大海的“日不落“和”美利坚“,海上贸易无不成为其称霸全球的重要基石。

新航路开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航路开辟

为了牢牢掌握海上霸权,也为限制中国对外发展,美利坚甚至还在我国东部出海口设置了三条岛链。而受制于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海陆的安全系数自然不言而喻。

美国设置的岛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设置的岛链

以此为历史条件,我国提出了另一条沿西部内陆出发,途径中亚、中东等能源大国,最终以欧洲消费市场为终点的陆路运输线,即“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这条路是破除海上霸权的唯一途径。能同时将世界上3/4的人口、富庶的能源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串联起来,“陆路复兴”也将迎来时代曙光。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西部的崛起就变得格外重要,因为西部是我国“陆上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支撑点。

“一带一路”对西部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西部的影响

2022年1月-7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2%、30%、41.2%。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已连续数月高于中部及东部地区,除去西部本身其实基数较低外,很大一部分源自“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由吸引外资的“吊车尾”转为“排头兵”。

商务部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务部数据

过去,我们总认为西部交通闭塞,极大地限制了经济发展。近日,发改委发布的文章,让人们一改往日的刻板印象。

  • 目前,我国各个地区之间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西部地区在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规模超过东中部总和,有的省份已实现县县通高速。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更趋近于东部时,经济也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新机遇。

比如青海,不再是只有一个青海湖,它还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其占地面积609平方千米,约等于一个新加坡。

青海光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光伏

比如甘肃,我们对甘肃的印象还停留在卫星发射基地上,可谁曾想这样一个GDP常年倒数的省份,芯片产量却名列前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甘肃集成电路产量达643亿块,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经济大省江苏。

比如内蒙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钢材、机电等商品,其中农产品主要出口至中东国家,钢材以质优价廉的优势在东南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截止2021年10月,三者合计占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值的55%。

再比如贵州,依托自身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互联网大厂在此建立数据中心,而贵州也成为了我国大数据产业领域的领头羊,聚集了大数据企业超9000家,产值超过1000亿,每年可引进数以万计的行业人才来当地就业。

贵州大数据安全产业展示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大数据安全产业展示中心

未来发展在西部

未来发展在西部

一直以来,西部地处内陆,交通闭塞,工业基础差,外资投资少,与东部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一带一路”完美地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西部发展问题。

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西部地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投资,而政策导向也有助于西部地区留住人口,防止人才流失,一带一路必将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如果说30年前,是属于东部地区的发展时期,那么未来的30年西部地区也将迎来辉煌的时代。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共同富裕,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