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特色农业持续壮大;村内村外,鸟语花香“一步一景”,产业抱团,发展引擎愈发强劲……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万宁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蓄力拉满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能量格”,意气风发地高唱乡村振兴“大合唱”。

  产业振兴:

  建强乡村发展主心骨

依托独特生态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工厂化海水养殖、槟榔、咖啡、诺丽等特色产业,打造“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村社合一”的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和乐镇六连村采取“企业+村集体”运营模式,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村食品加工厂,生产加工咸鸭蛋、和乐粽以及海产品等万宁特色食品,带动六连村村民就近务工。在长丰镇文通村、礼纪镇田新村等,也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一批富有黎族苗族风情和海洋风格的主题民宿,利用山海美景发展生态旅游和体育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游客在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游玩。

据了解,2019年至2022年,万宁分4年共扶持壮大156个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1年底,已扶持发展11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

  生态振兴:

  助力乡村风貌展新颜

环境做文章,群众是主体,发展是根本。万宁市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民生,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投入资金约8.5亿元治理亚洲最大潟湖内海——小海,推动水质改善,通过发展工厂化养殖推动渔民“往岸上走”,周边上万名渔民获益,为全省治理潟湖提供经验借鉴。

建设人居示范村庄。打造了以长丰镇七甲村委会后边溪村为代表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庄。后边溪村主要通过开设红色展览馆、种植班兰叶等发展林下经济,以及种植菠萝蜜等发展庭院经济。启动小海沿岸生态修复截污项目(万城镇工程),项目覆盖万城镇小海周边9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

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发动农户深度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管、用”工作,让乡村既有产业,也有颜值,做到好生态带动好产业,好产业反哺好生态。

万宁小海周家庄段水稻丰收在望。

  文化振兴:

  提振乡村振兴“精神动能”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21年以来,万宁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推进移风易俗,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精神保障。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基地,精心组织各类宣讲团深入基层。组织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60场;组织乡村振兴大队长、中队长开展宣讲活动240场。抽调30名“85”“95”后优秀青年干部精心打造“85”“95”宣讲团,走进基层田间地头、社区广场、校园讲堂。

挖掘推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引导市民群众树立好家风、形成好民风。结合“开学第一课”开展“未成年人道德讲坛”,统筹管好用好9所省级少年宫和19所市级少年宫以及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研学作用。

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45万元打造礼纪镇田新村、万城镇周家庄村等8个文明生态村,完成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同时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完善村规民约,每季度更新红黑榜,切实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北大镇北大村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

  人才振兴:

  注入产业振兴“源头活水”

去年,万宁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了村级干部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的目标。

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第一书记等驻村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列入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多形式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干部的业务能力水平。

制定印发优化乡村人才工作机制政策,鼓励引导教育领域、卫生领域、公共法律服务等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组织各类人才开展下乡服务。

发挥党员远程教育、乡村振兴电视夜校作用,扶持和培养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组织群众参加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维修、低压电工、咖啡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注重从党员干部中培养致富能手,建立返乡留乡农民收入台账,推动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

(文/张野 图/万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