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皖南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各个季节都适合慢慢游玩,今天我们要拜访的是群山深处的渚口古村。

地处皖赣边界的安徽省祁门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县城向西30公里,群山之中有一座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千年古村——渚口村。皖南山区的古村落大多聚族而居,渚口村也不例外。全村241户,820人,其中80%以上是倪姓。倪氏家族最早来到这里是在北宋中期,繁衍至今已经近千年。

被誉为“徽州民国第一祠”的贞一堂,建于明朝前期。近600年来,一直是倪氏家族祭祀、议事以及举办其他重大活动的场所。规范行为的目的,正是为了端正心灵,这也是“贞一堂”“贞一”二字的内涵所在,可见倪氏家族是把“守正专一”作为教子传家的总路线的。《弟子规》讲,“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在古人看来,心行一体,不可分割。正是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渚口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

贞一堂前摆放的这一对对旗杆石鼓,见证了渚口村历史的辉煌。明代之后,渚口村先后出过五位进士,其中文科进士三人,武科进士两人。这些旗杆石鼓是渚口人的骄傲,也是他们教育子女时的一个个标杆。村民介绍,一般中举人以上,就可以在这里竖一对。长辈跟我们说,这里出了很多人,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做人要正派。

“贞一堂”上有“贞一”,回顾渚口村的历史,对村人影响最大的,是第一位进士倪思辉。倪思辉是明万历年间进士,曾经历任户、礼、吏、兵四科给事中,后来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南宋的《新安志》里面,有一句话讲我们徽州的风俗,“其山挺拔廉厉,其水悍洁,其人多为御史谏官者”。渚口村的倪思辉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明史》上曾经有过记载,他在天启元年的时候,皇帝16岁即位,有个乳母叫客氏。皇帝从小吃她的奶,是由她带大的,就对她非常依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是不敢说话的。但是倪思辉就写了一个奏章,敢于直言。

当时,天启皇帝因为过分依恋乳母客氏,做出了违背礼法,荒废国事的事情。倪思辉在奏章中列举了由此产生的种种危害,劝诫皇帝以国事为重。因为这件事倪思辉被贬谪到福建,但他敢于直言的风骨并没有改变,后来又因为忤逆当权大太监魏忠贤被削职。从他身上我们看到倪家“先做人再做事”的教育思想之成功。《朱子家训》所讲的“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在他身上得到生动体现。

贞一堂里悬挂的“大纳言”匾额,表达的正是对这位有德先人的崇敬和赞赏。倪思辉不仅自己为官清正,还希望倪氏家族“常生好人,人常行好事”,并写进倪氏族谱。至今,做好人,行好事依然是渚口人信守的教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