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二战胜利的关键历史人物并不是丘吉尔、罗斯福与斯大林,而是弗雷德里克·泰勒。在泰勒之前,人类的精密制造只能依赖于能工巧匠,泰勒通过将复杂的工艺解构为简单的零部件后再组装的方式,使得即便鲁班再世恐怕也未必能造出来的坦克和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期间,美国正是全面运用了泰勒“更聪明地工作”方法,使得美国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爆炸式提高,远超其他国家,美国一国产出的战争物资比其他所有参战国的总和还要多--这才是“二战”胜利的坚实基础。

欧洲和日本也正是从“二战”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到泰勒工作方法的极端重要性。引入了泰勒的作业方法,这才有了后来欧洲的复兴与日本的重新崛起。包括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以及今日的“中国经济奇迹”,本质上都是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大幅提升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泰勒之前,工业革命造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对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工作者收入大幅增加,工作强度和时间大幅下降,社会地位上升,并且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前者的“哑铃型社会”充满了斗争与仇恨,后者的“橄榄型社会”则相对稳定与和谐-体力工作者生产力的提升,彻底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发达国家。

体力工作者工作强度降低,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此相应延长。加上工作时间的大幅缩短,这“多出来”的许多时间,主要转向了教育。教育时间的大幅延长,催生了一场更大的“上层建筑”的革命-资本主义的终结与知识社会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