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浒墅关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十年星移斗转,喜看乡村巨变……十年来,浒墅关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彰显江南韵味的风貌乡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幅幅产业强、文化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铺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留住乡愁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沿着西塘河路一路疾驰,整洁的农房与花草相映成趣,美丽的墙绘扮靓村容风貌,轻快的鸟鸣穿过茵茵绿柳……行走在浒墅关乡村,环境秀美、村居祥和,到处是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

“我们这村子绿化好、设施好,我心情舒畅很满意!”午后,青灯村79岁村民李耀荣刚吃完午饭,老人不爱睡午觉,和几个老邻居在凉亭聊天。秋高气爽,不远处的健身小广场上,两处都有村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耀荣是青灯村的老书记,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了整十年的村支书。“现在的生活完全变啦。”谈到近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便利,老人滔滔不绝。十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浒墅关工作的主旋律。围绕“特色、田园、乡村”3个关键词,这头,房屋“盖上”传统的小青瓦,外墙刷成了白色,平整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门口;那头,拆除违章建筑、污水管网建设,文体设施建设……不知不觉间,换了天地。

人居环境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关键小事”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2020年花野圩通过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2021年庄里建成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今年底浒墅关将实现“特色康居乡村”建设全覆盖……

与时俱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增强着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今的浒墅关农村天更蓝、水更清,一批具有“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格局正在形成。

如果说人居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那么善治则是美丽乡村的“里子”。2020年8月,浒墅关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成立全市首个乡村振兴党委,全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区和都市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内设“一办一站一中心”统筹工作,外建“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农村三资、乡风文明、综合治理”五大工作专组,做到产业联招、环境联建、三资共管、文明共创、共治共享,走出“党建强、人才兴、产业旺、群众富、生态美、民风淳”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如今,浒墅关美丽乡村的善治基石愈发坚固,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有序推进、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一只只“头雁”正引领着“群雁”振翅高飞在善治大道上。

既要稻谷满仓,也要“诗和远方”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春申湖畔、西塘河两岸的浒墅关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也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行走在田间地头,眼前正由青绿长成金黄的水稻透出一片盎然生机,预兆着又一个丰年。

十年来,浒墅关扎实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多农户搭上了机械农业快车,走上了一条农业现代化之路。

伴随着一阵轻微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将机舱内的农药雾化喷出。行经之处形成了小型的下旋风,把稻穗吹得摇头晃脑。稻田边,“90后”向海峰正熟练地操作无人机。“这段时间就是除草打药,到月底稻子成熟,就要忙起来咯。”

这个自称来自“农耕世家”的年轻人,2015年毕业后便回乡和父亲一起在吴公村承包土地。“现在种田条件越来越好,收益也高。2013年以来,村里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最受益的当然是我们这些种田大户。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排灌条件,也方便了机械化作业。”

拖拉机5台、大型植保机械2台、无人机1架……这些“宝贝”不但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父子俩从最初承包100亩地,到逐步扩大到900亩,基本实现了水稻、小麦机播、机施和机收机械化生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必然举措。浒墅关今年水稻种植4910.7亩,已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农业机械的普及利用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种田效率,促进了土地流转。目前,浒墅关主要农作物在耕整地、育秧、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六大环节已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44%,智慧农业图景已变为现实。

在希望的土地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浒墅关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一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手做强做优高效特色产业。十年来,围绕产业发展,浒墅关做足“农”字文章,促进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浒墅关成立现代农业园,园区以九图村、青灯村、华盛社区等村落为基底,基于区域现实基础,以优质粮油作物生产为主导产业,特色水产养殖为辅助产业,结合农业一产发展休闲农业产业。

近年来,浒墅关农村引进渔机所、稻虾等项目;“花野圩”牌大米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通过知识产权维权,新申请“浒墅关”农产品商标共计4个类别;2021年浒墅关现代农业园区获得苏州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苏浒生态园多次登抖音热门,点赞量超过30万,逐步形成以都市农业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这个西塘河畔的村庄,正以看得见的变化吸引着城里人的关注。

既要“塑形”,更要“塑魂”

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如果说,文化是浒墅关的灵魂,遍布在乡野间的珍贵古迹、非遗技艺则成为承载乡土历史记忆的最佳载体。

连续两个周末,在浒墅关运河文化节市集上,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摊点一再受到市民热捧,草席、枕套、拖鞋等手工产品热销起来。“有人喜欢,这门手艺就不会丢。”

千百年来,“关席”代表了浒墅关的一个文化标签、一种生活方式,历史上的浒墅关草席经精制、精选入宫,称之为贡席。后来,做的人越来越少,一是因为机器代替了手工。二是空调的逐渐普及,也让草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传承和发展草席文化,浒墅关在文创家园建立了草席文化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感知草席文化。当前,浒墅关正与草席手艺人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活非物质文化资源,将保护非遗文化和开发“非遗+品牌”等模式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新生”并没有结束,许多领域的探索才刚开始。依托古桥和草席非遗技艺,主动求变的浒墅关乡村,还在对农村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让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到田园乡村建设之中,使村庄更有灵魂、更具特色。

同时,围绕提升现代乡风文明水平,浒墅关积极培育良好乡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文明之力。依托设立“善行义举榜”、劳动模范、“星级文明户”等开展先进人物评选。进一步推进好家训、好家风的传承培育,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素质、打造文明村居。

从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的幸福跃升。十年,是一支进行曲,更是一首序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浒墅关将一步一个脚印,以如椽巨笔在乡村振兴“浒墅关篇章”上,续写下一个十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