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黄柏塬镇二郎坝村村民许清松很幸运:6月26日下午,他路过黄柏塬大箭沟口时,与一只下山觅食的大熊猫不期而遇,惊喜之余,他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段“偶遇奇缘”。视频画面显示,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走在雨后湿滑的公路,略显慌张的背影很是滑稽可爱。据许清松回忆,随后,它就缓缓地爬上山坡,消失在竹丛茂密的山林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6日,许清松拍到的野生大熊猫画面。在附近偶遇大熊猫,今年已不是第一次:2月20日,太白县太白河镇东青村村民周先生在太白河里发现了一只独自戏水的大熊猫;5月17日,陕西省太白林业局保护科3名工作人员在黄柏塬林场大箭沟区域一处石洞中发现一只野生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7日,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黄柏塬林场大箭沟拍到的野生大熊猫画面。“不只是大熊猫,现在,村民、游客在黄柏塬偶遇羚牛、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黄柏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胡东亮说。珍稀动物为什么频频出现?陕西秦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现状如何?怎样进一步加强保护?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珍稀动物频频现身的背后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太白县境内分布大熊猫102只,相比其他野生动物,种群密度不算高。“所以即便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秦岭山民,真正见过大熊猫的也不多。”太白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张九成说。因此,近期大熊猫的频繁“现身”,更成为了秦岭生态环境向好的最好例证。“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与三调相比,秦岭(陕西段)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幅、种群密度、野外大熊猫偶见率均位居全国之首。”太白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敏介绍,黄柏塬野生大熊猫频繁出没,说明随着全省秦岭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太白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整体提升,生态廊道联通,受干扰程度下降,大熊猫数量与密度增加,种群不断发展壮大。在黄柏塬与大熊猫“不期而遇”成为可能的背后,离不开全省各级各部门为秦岭野生动物保护所做的大量努力。“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及秦岭国家公园创建等工作,在秦岭地区先后建立了16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王伟峰说,通过积极开展生态廊道建设、食用竹栽植、专项打击行动、巡护监测、救护放归、人工繁育、疫病防控等,成功探索出以野外大熊猫研究和栖息地保护为主的“陕西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柏塬境内发现的金丝猴。太白县林业局供图为了让野生动物保护“入脑入心”,省、市、县各级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还持续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进课堂(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林区,让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拒食野味”在群众中蔚然成风,形成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四力合一”的保护格局。2019年起,太白县按照“管住枪口、管住路口、管住饭口”总要求,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十项制度”,建立了“县、镇、村、组、管护点”五级管理体系,构建了“左右联动、上下贯通”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铜墙铁壁。“近年来,陕西省在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介绍,通过加强栖息地保护恢复、伤病动物救护、人工繁育、野化放归、基因库建设等措施,各类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程度得到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柏塬境内发现的野生大熊猫。太白县林业局供图秦岭(陕西段)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109只增加到345只,朱鹮由发现时的7只增长到7000余只,金丝猴种群达到5900余只,羚牛种群数量突破5000只,林麝数量超3.92万只。此外,华北豹、中华秋沙鸭、彩鹮、秦岭石蝴蝶、陕西羽叶报春等物种频繁进入视野……目前,秦岭陕西省7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栖息繁衍在陕西的野生动植物呈现种族兴旺的新气象,大大增加了人们与珍稀野生动物“偶遇”的可能性。爱而不扰的“绿色之约”深秋的黄柏塬,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岭纵横间,上百条河流川流不息,数千种珍稀动植物安居于此。“保护野生动物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尽量不打扰它们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栖息地保护。”张九成说,“爱而不扰”地守护野生动物生活环境,也成为当地群众与野生动物之间心照不宣的“绿色之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后,黄柏塬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山林重新披上“绿装”,禁止打猎,让森林里的野生动物也逐渐多了起来。9月26日,天刚蒙蒙亮,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柏塬保护站站长张允涛和两个同事就打包起行囊再出发了,这一趟,他们巡查的是辖区内的太白河巡护样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柏塬保护站站长张允涛(左)和同事正在野外巡护途中。记者李宛嵘摄像这样的样线,在他们面积近3万公顷的辖区内共有9条,在工作日志上,张允涛记录下他和队员们上千次巡护、数万余公里的行程。“碰到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野生动物的尸体、毛发、粪便等,或者人为破坏环境等相关信息,我们都会打点记录。”张允涛说,对于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也会及时联系楼观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等专业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2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柏塬保护站站长张允涛(前)和同事正在野外巡护途中。记者李宛嵘摄张允涛所在的黄柏塬保护站是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基层保护站之一。在黄柏塬区域,这样的工作站点还有8个,像张允涛这样的工作人员有近600人。为了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野生动物守护一片生存净土,太白县全面推行了“林长制”,将原有3类6个自然保护地和165702.49公顷县域面积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山体修复、森林修复、土壤修复、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积极谋划,持续提升。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县上常年组织51名专职护林员和420名生态护林员在全县野生动物分布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护、检查、摸排,持续开展“五乱”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整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红、白喜事和公益活动等契机,在群众中进行大力宣传,有效提高了群众护林防火的意识。这是陕西省加强秦岭生态保护、筑牢野生动物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据陕西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陕西林业部门不断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秦岭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5.69%,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持续向好,建立自然保护地118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的启动,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大熊猫栖息地内人为干扰大幅减少,森林植被得到进一步恢复,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持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如今,行走在黄柏塬、佛坪熊猫谷等秦岭腹地的崇山峻岭间,山林蓊郁,百鸟嘤鸣,各种野生动物在其间自由自在地生长,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量。共建共享和谐之美最近,黄柏塬镇皂角湾村村委会不远处两株油柿子树上,去年春天定居于此的一对面颊鲜红、羽毛粉红的朱鹮生了一窝小朱鹮,引得村民和游客纷纷围观拍照。“最近几年,我们这儿可算是‘秦岭四宝’都齐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李广兵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鹮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它们的出现,无疑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最有力的肯定。乡村振兴以来,皂角湾村恢复了村里300多亩水稻景观,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游玩体验,也吸引了朱鹮从洋县不远千里飞来定居。然而,野生动物的增多,也曾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不少困扰:由于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加大,野猪、野鸡等一般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壮大,地处林缘地带的群众种植的农作物、经济作物、中药材遭受到野生动物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障当地村民权益?2021年,太白县启动实施了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机制,由县财政拨款28.95万元,为全县7镇43个行政村所有农村人口购买了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和政府救助保险。“通过保险机制的引入,将野生动物致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有效保护了群众利益,进一步激发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胡东亮说,更可喜的是,近年来,当地群众越来越尝到生态保护带来的甜头,实现了“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自觉转变。这几年,每年夏天,家住西安的刘晓梅总要带上家人,到黄柏塬消夏避暑。“推开窗就是青山绿水,路上随时可能偶遇野生动物,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刘晓梅边说,边给记者展示手机里刚刚在路边拍到的一只毛冠鹿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柏塬境内发现的羚牛。太白县林业局供图

从前,当地老百姓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村民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利用绿水青山独特优势,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黄柏塬镇持续引导保护区周边农户产业转型,群众都吃上了生态旅游饭,黄柏塬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这几年,村上的旅游发展得很是红火,我家客栈一年能有近10万元的收入。”黄柏塬镇小琴客栈老板娘朱小琴说,随着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村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相比竭泽而渔破坏生态环境、盗猎野生动物,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长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财富。如今的黄柏塬,已成为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和天堂,行走其间,你可以做好随时偶遇一只圆滚滚大熊猫的准备。在陕西,秦岭腹地的千百处崇山峻岭间,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不断上演。(记者 李宛嵘)记者手记:同在蓝天下 共享大自然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如同一个缩影,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陕西智慧。近年来,陕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体系,实施了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柏塬境内发现的红腹锦鸡。太白县林业局供图不断优化就地保护体系。为有效保护秦岭大熊猫及栖息地,陕西从1965年起,陆续在秦岭建立了16个以保护秦岭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面积约35万公顷,有效促进了秦岭大熊猫种群的扩大。事实证明,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持续推进森林公园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起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体系……还野生动物和谐、美丽、宁静的家园,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陕西任重而道远。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6月2日,陕西省首个秦岭珍稀野生动物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成立,各共建单位约定进一步紧密协作,形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方位治理格局,这是陕西因地制宜健全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又一有益探索。针对全省尤其是秦岭的具体情况,我们应当探索建立健全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确保野生动物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保护要入法入规,更要入脑入心。近年来,全省结合“湿地保护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契机,采用多种形式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形成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四力合一”的保护格局。今后,我们还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完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让群众真正从内心爱上野生动物,自觉参与保护野生动物,让“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良好氛围,野生动植物保护这条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