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究抑郁情绪,就得先探究人的精神世界。

人同时生活在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两者一道完整构成了“我的世界”。两者互为表里,表为现实世界,里为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以现实世界为参照物和信标不断加以修正,积累认知,这使得我们的精神(意识)能以理性和逻辑的外在形态存在于现实世界,而如果精神世界对现实没有正反馈,就失去了参照和信标,表现出失去理性和逻辑制约的自由独走状态。

人就这样在两个世界不断跳转,就像有一个高速自动离合一样,人不能过于沉溺于精神世界,需要保持一个动态平衡,过于沉溺精神世界而缺乏现实修偏,就容易让精神世界出问题。说到这里插一句,现在的元宇宙,借助于科技让人类能够在生活的两个世界中,大大加强精神世界的比重,你想啊,动动嘴动动脑,就有各种科技辅助高效率的达到目的,这当然提高了整体社会效率,但人类自己也在这一过程大大加大了精神世界的比重。未来让人的两个世界怎么再平衡,会是个大问题。

“我的想法” 和情绪。“我的想法” 不完全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甚至有些时候,“我的想法” 只是精神世界做出决定后通过大脑将其合理化的借口和理由。“我的想法”只是人的精神世界中一个大股东,“我”的决定过程也是说服各个精神(意识)股东的过程,“我”需要统一协调形成共识后才能全力去做某事。

而情绪则是精神世界的直接反馈。情绪会影响大脑中的“我的想法”,引导人去做能缓解负面情绪或补偿正面情绪的事物。

那么既然 “我的想法” 不能直接代表精神世界,那么就必然会存在“我的想法”对精神世界的反馈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而情绪则相对能更准确和及时的反馈精神世界的整体样貌。

所以人们很多时候明明已经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却被“我的想法” 忽视,“我的想法”觉得这些情绪可以克服,可以战胜,认为自己没问题。但最终,情绪这一直接快速反馈是更准确的,这种忽视也让很多人在难以调试和消解负面情绪积累下,最终发展成抑郁情绪。

本篇主要说抑郁情绪的由来,而人的精神世界呢,自有其特点,比如说:

1)有负面情绪就有正面情绪,而累计正面情绪会获得辛福感。粗略估算辛福感总量大致包含:良好睡眠总量+ 享受爱好总量(抽烟,喝酒,跳舞,八卦,钓鱼,摄影,打球等等)+享受美食总量 + 囤积带来的辛福感总量(囤积各种财富,权利,关系,名声等等,看着想着就有辛福感)+X生活(不以总时间长度计量)+ 自我的成就感(他人认可不一定超过自我认可)

2)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让我们跨越时空,生活在当下的同时也可以生活在过去和未来。

3)贪欲/恐惧和争先是人的2大驱动力,类似水位落差形成的驱动力。贪欲/恐惧就是拥有美好和陷入丑恶。将这2个归为一类是因为两者都是同一类驱动力,是人的精神世界同时生活在现在和未来而造成的落差,从而形成驱动力。通俗地说就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恐惧驱动着我们。

争先是让人相对他人获得优势,造成心理落差,从而形成心理驱动。作为精子竞速赛的优胜者,争先是刻在基因和潜意识里的,比如竞争获胜后赢得的东西人们成就感特别大。小说太平淡很难吸引人,存在各种矛盾挑战更容易受欢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