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于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山水比德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领域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人才等投入,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景观行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行业。山水比德在贯彻“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同时,以“新山水设计方法论”为指引,与各级政府积极合作,布局全国20+城市,相继参与了贵阳中铁云湾、中铁 · 白晶谷楠院、腾冲北海湿地生境系统规划、唐河河谷郊野公园、太湖流域小溪港鱼咀公园及周边水环境修复工程设计、博鳌 · 乐城先行区滨水景观带、云南晋宁大湾片区湖滨带生态修复建设项目、昆明滇池湖滨半岛湿地公园等众多生态修复项目,全力支持中国的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

河流生态修复

贵阳中铁云湾

项目通过区域现状资源环境的分析,以构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整体性和安全性为目标,提出老马河生态修复和保护对策。同时,巧借老马河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立足于山水文化、学堂文化等地域文化,提出“山水间·云道”的概念。在设计中提出“轻介入·轻设计”“低成本干预”“山水人文共享”“云上智能科技”四大策略,将景区规划为“五园八景”结构,展现文化品位与现代美学的生活方式。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铁 · 白晶谷楠院

项目场地具备原生自然禀赋,设计因地就势,以大自然为依托,挖掘场地原始自然力量,保留属于场地自身的原石、片林、两棵 300 年古树等原生条件,采取极少干预及保留原貌的设计手法,沿用场地原生材料,将原生风化石保留且点缀在景观布景中,将场地挖掘出的片石拼贴在古树平台下,增添一份质朴的斑驳。

生物多样性保护

腾冲北海湿地生境系统规划

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西麓,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浮毯”生境,形成于60万年前的火山熔岩,是滇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湿地,同时也是全球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与科研价值。然而,近50年间,北海湿地经历着人类不良活动的干扰与侵占,生境系统逐渐衰退。规划围绕Health Circle构建一系列动态演替的边界系统与长期修复计划,旨在平衡不同边界中人与自然的进、退关系,从而构建一种全新的模式,推动耕地“野化”、让自然自我修复。同时,通过引入教育与旅游,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多潜力空间。

廊道生态修复

唐河河谷郊野公园

唐河河谷郊野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雄安新区白洋淀西南入淀区域,项目东西总长约17.5 km。作为连接大西洋水库与白洋淀的河道,场地面临水系断流、旱涝两相、生境脆弱的巨大挑战。设计通过近远期河道规划、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水林交织、生机盎然的场地风貌。

水环境生态修复

太湖流域小溪港鱼咀公园及周边水环境修复工程设计

小溪港鱼咀公园位于江苏无锡,紧临太湖,是无锡经开区环太湖绿链的重要门户。设计以“演绎渔文化,回归愉生活”为主题,以生态为纽带,串联文化生活与科普教育,构建梯度型景观生态格局。通过对人类活跃度的控制打造多样的生态空间系统,实现太湖生境的保育,打造一座现代化的创新型生态公园。

湖滨带生态修复

博鳌 · 乐城先行区滨水景观带

博鳌 · 乐城先行区滨水景观带以海南省万泉河为生态基底,场地南北总长约11 km。因距离出海口仅6.56 km,大部分区域受洪水及暴雨内涝淹没影响。为打造世界级韧性水生态廊道,实现游憩、调蓄、涵养多重景观价值,项目从水环境治理、驳岸重塑、生境修复角度出发,诉说“中国的亚马逊河”万泉河的故事。

湖滨带生态修复

云南晋宁大湾片区湖滨带生态修复建设项目

在基地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对脆弱的生态板块进行修复,并着重进行保护性的景观空间重塑。项目结合湖滨现状建设人工湿地,恢复生态湖滨,金线鲃示范区,在地处候鸟迁徙通道、湿地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场地中,项目规划打破单一的观赏旅游模式,推出互动式旅游体验,激活滇池山水新活力。

湿地修复

昆明滇池湖滨半岛湿地公园

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重建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建立湿地圈层保护模式,构建湿地生态水网体系,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湿地生境。通过生态与景观的系统结合,为居民带来健康、绿色的公共活动空间,建构生态居旅新境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报告中强调要统筹维护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生命共同体,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基于自然,因地制宜,在生态优先的理念下进行设计、技术创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未来,山水比德将持续遵循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指示,加大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领域的资金、人才、技术研发等投入,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画卷贡献景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