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祼土,放眼皆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步入山水城滨湖中心小学新建项目工地,雾炮喷淋车、围挡降尘喷雾、地面洒水车冲洗,除了这些常规的降尘措施,大门口高6米、可旋转的高秆喷淋吸引了路过百姓的眼球,一条长长的水雾链均匀沁润着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滨湖区建筑工地降尘“新兵”,可感应工地内扬尘情况,调整水雾密度,辐射半径超15米。

如今,扬尘在线监测、智能喷淋系统已成为滨湖区在建工地的“标配”,一些“讲究”的项目还在裸土上植绿种草,精细化管控,拼“颜值”、比“气质”,全面提升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举措。

立体式喷淋,全方位“降服”扬尘

对付工地扬尘,喷淋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滨湖万象汇建筑工地,6米高的围挡满铺仿真绿植草皮,让工地更加“绿意盎然”,顶部安装的降尘喷淋设备,喷出细密的水雾,进一步“降服”扬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标准,工地围挡不低于3米高,我们建到5米,是为了进一步阻隔工地扬尘和噪声。”该工地项目负责人说,围挡底部还设置了下角收口,有效防止工地冲刷污水溢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无锡开发测试云数据中心建筑工地,车辆冲洗区域创新使用“立体式”洗车机,龙门式自动洗车机通过红外感应,全方位喷射高压水注,工程车辆“全身淋浴”,确保净车出场。

工地“远程捕头”,处置效率高

“已远程监控到你工地PM10数值超标,需现场查看文明施工、扬尘污染管控情况。”前不久,区住建局监控员在查看“无锡市建设工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时,发现辖区内一建筑工地在线监测扬尘数值PM10数值偏高。当时正在辖区巡查的网格员在8分钟内就到达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将建筑工地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

执法高效,源于科技赋能。“‘网格员+智慧监管’让工地不文明施工行为无处遁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辖区面积大,全区109个工地监管起来难度较大,以往“扫街式”巡查,难免有遗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所有建筑工地已安装高清探头,它们作为远程“捕头”角色,可以对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隐患区域开展针对性线上巡查,一旦发现违规问题,即可第一时间进行远程取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16位网格员“在路上”随时待命,一旦接到通知,就前往相关工地现场检查。打通从施工一线到远程监管的数据链,实现问题“发现、处置、推送、整改”的治理闭环,有效提升监管、整改效率。

24小时巡查+每周一拍,织密“防尘网”

工地文明施工的每个细节都会影响城市整体环境。为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启动施工防扬尘“白+黑”“扫街式”管理模式,织密建筑施工“防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扫街巡查,分组查看辖区内各项目扬尘喷淋、建筑围挡公益广告设置、工程车冲洗、围挡外社会道路保洁等情况,对处于重点严控区域、易扬尘施工阶段的20余个项目,实行全天候跟踪复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逼建筑工地自查自纠,滨湖还研发“每周一拍”小程序,要求全区所有建筑工地每周必须从“东西南北中”不同角度拍摄5张工地照片。全方位展示和记录建筑工地整体外貌及施工全过程,督促施工企业做好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一丹介绍,“每周一拍”小程序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上传现场图已突破6000张。发现裸土覆盖不严密、安全网破损等不文明施工问题126条,均在第一时间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完善,有效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监管效率。

智慧加持,加大处罚,以“零容忍、全覆盖、高标准、严处罚”为原则,助推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

下阶段,滨湖针对存在未设置封闭围挡、建筑物拆除作业未采取湿式作业法、降尘举措不到位、安全施工存在隐患等项目工地,将结合“红黑榜”公示、企业信用考评等制度,一经查处立即处罚并责令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