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因果观
通论认为,道教的《太上感应篇》开篇所云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即是宣扬类似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并认为《文昌帝君阴骘文》亦复如是。
我们应当看到,太上道祖《道德经》已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中还专门论证了祸福相倚规律。虽然语言极为精简,但微言大义,契合道祖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思想精髓。道祖芟繁就简,言简意赅,但被世人误解。
因果理论的核心问题当是:
1、何为因,何为果?
2、既有因,必有果,既有果,必有因。
3、因果转换。
“道生一”,因此,“道”是“因”,“一”是“果”。
“一生二”,“一”是“因”,“二”又是“果”。
如此,“道”是“因”,“万物”是“果”。
《道德经》中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因此,祸为福之因,福为祸之果。祸福相倚,祸福相随。祸福是相互转化消长永不停息的。因果也是相互转化相互消长的。
七类报应
人曰:负阴抱阳,因缘各异。捨死得生,果报不同。为善善至,为恶恶来,如影随形,毫分无缪,善恶多端,福报难数,大而言之,其标有七:
一者,先身施功,布德救度,一切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必得,化生福堂,超过八难,受人之庆,天报自然。
二者,先身好学,志合神仙,崇奉玄科,敬信灵文,念善改恶,立行入真,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得接帝皇,名书紫简,上昇玉晨。
三者,先身乐道,不惮苦寒,随师执役,唯劳为先,飢渴务效,不生怨言,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得策飞軿,游宴五岳,乘虚落烟。
四者,先身贞洁,不淫不姧,不贪不慾,见色无欢,心如死灰,执固道源,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得报灵人,超度三涂,五苦不经。
五者,先身施善,愿天普隆,同得昇度,去离八难,众身不过,己身不安,割己之服,以拯穷寒,捐粮饷鸟,遗物空山,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四司称善,感彻玉皇,书名紫简,礼补上仙。
六者,先身忠孝,恭奉尊亲,崇敬胜已,宗礼师君,腹目相和,如同一身,心无嫉妒,口无轻言,内外齐并,动止合真,令身所行,与先不异,得受灵人,不经三涂,超过八难,善善相注,福福相资。
七者,生世不良,怀恶抱姧,攻伐师尊,訾毁圣文,不崇灵章,疑二天真,外形浮好,假求华荣,口是心非,行负道源,窃盗经书,不盟而宣,洩漏秘诀,流放非真,令身所行,与先不异,违科犯忌,身入罪源,七祖横罹,责及穷魂,身死负掠,食火践山,三涂五苦,万劫不原,楚挞幽夜,痛切其身,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