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放弃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就又少了一份希望。”这是器官捐献协调员路保赛经常告诉自己的话。

器官捐献协调员,又被称为生命的“接力人”。他们奔走在生死与悲欢离合间,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每一次,他们需要同时面对的是死别的悲伤与新生的希望,这其中掺杂的是各种复杂的情绪。

保赛,作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负责人,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生者寻找希望,为逝者延续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既然总要有人去搞器官捐献工作,那为什么不能是我。”提到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份工作,路保赛话语中透露着执着和坚定。

7年来,他不曾退缩,不断地尝试,顺利推动完成了80多例器官捐献,成功挽救200多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不断摸索 建立信任桥梁

“只有陪伴着器官捐献者家属,与他们共同经历困难、共同解决问题,才能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他们也会愿意让亲人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路保赛参加了第一届中国器官捐献大会,同年考取了器官捐献协调员证书,开始在生与死之间奔波。“没有实践过,没有经验,所有的路都是未知的,只能在一次次和潜在器官捐献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中总结经验。”

2015年3月28日,是路保赛无法忘怀的一天,这天,他参与完成了第一例器官捐献。沧州有一位患者突发脑出血,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正处于脑死亡判定阶段。路保赛立即赶往沧州市,与患者家属沟通,当路保赛第一次跟患者家属谈及是否考虑捐献患者的器官以挽救他人生命时,其家人一时无法接受,“绝对不行!”

“肯定会有一些困难和阻力,但我知道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一个重生的机会,如果我放弃了,等待救治的患者就更没有希望了。”路保赛不想轻言放弃,多次和患者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不断开导他们。

之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已很难继续维持,被判定为脑死亡的最后时刻,其家属同意了捐献。

而此时,路保赛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已经整整24小时没有休息了,除了和器官捐献者家属沟通之外,还一直在帮助其家属解决捐献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路保赛说:“更多时候患者家属对于捐献救人是认可的,只是在情感上接受不了,在亲人遭遇不幸时,被医生告知治疗无望时,他们会反复的斟酌、犹豫,更多的是对亲人的不舍,他们需要情绪上的宣泄,这时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倾听和默默的守护。”

肩负使命 用生命延续生命

“在工作中遭到拒绝我已经习以为常,一个案例没有成功,就意味着可能有几位器官衰竭的病人将在等待器官移植中逝去。”一边面对死亡,一边面对新生;一边吸收着大量负面情绪,一边给陷入悲痛的潜在捐献者家属以阳光的指导和希望。

工作过程中,路保赛也遇到过被恶语相向的时候。路保赛坦言:“被人拒绝是常事,但是被人语言攻击,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明明自己参与的是公益事业,却不能被理解。但为了捐献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必须把个人的情绪先放一放。”面对患者家属的情绪,路保赛选择了理解,面对亲人离世,其家属情绪激动在所难免,换位思考后,也就对患者家属多了一份包容。

正是因为他们不轻言放弃、一次次的坚持、努力协调,让逝去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也让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重获新生。

坚守岗位 为生命摆渡

“选择器官捐献的家属会受到各种舆论压力,大部分提出,可以捐献器官,但希望我们保密。”面对这样的情况,路保赛也尊重其家属的意愿,严格保守捐献者及其家属的隐私。

但是近些年,路保赛在工作中不止一次从器官捐献者家属口中听到:“要多宣传,这是正能量的好事。”“非常感谢你们,让他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

在参与协调的80多例器官捐献中,最让路保赛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因为意外去世的大学生,路保赛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去世,他的家属一定非常悲痛,当时在和他的父母交流时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让路保赛没想到的是,他的父母在同意捐献孩子的器官后,对路保赛说:“器官捐献是伟大的事业,感谢你们让我在世上还有一份寄托。”

正是一次次善意的理解,让路保赛更加坚定了对这份职业的选择。他说,是对捐献事业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人体器官协调员这份工作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他更加坚定了把这项事业做下去的动力和决心。

器官捐献是生命的礼物,是生命的延续。希望有更多人能加入到这份有意义的事业中来,为更多正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患者搭建起生命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