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恐”这个词我可太喜欢了,在成年人的生活里,它不可或缺、能够解决许多问题。

比如健身房美容院搞抽奖、集体活动等,平日里跟你熟悉的小妹妹邀请你去,你不好意思拒绝。

说家里有事儿吧,明明你平时做脸、健身都显得挺闲,至少是能挤出时间的那种高效率人士,一参加活动就没时间,倒也不是说不可以,就是显得诚意不够。

直接说自己不想去吧,又愣了一点。愣这个特点,在20岁的姑娘身上是中二可爱,到了30+,就显得不通人情世故,容易让对方产生警惕,觉得你傻,不值得深交。

毕竟依据大家有限的人生经验,通常都会认同一个真理:人坏不可怕,人傻最恐怖。你被个坏人坑了,他坏你好,你占优势,马上把他拉黑完事儿。

你被个傻人坑了,他损人也没利己,没啥坏心眼儿一脸天真状,你还得反过来安慰他,没事儿(请自动带入徐志胜口音)。

这种他傻你更傻的经历,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都是人生噩梦。

如何优雅地拒绝你不想做的事与你不想见的人?“社恐”是唯一的答案。

以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来说,“社恐”不仅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理由,而且它能够迅速拉近你跟对方的距离。

如果你拒绝的是个社牛,他会心生同情,想着这人看着挺正常,原来有病啊,太可怜了,我可不能再欺负他了——没错,在很多社牛眼里,社恐是一种心理疾病

如果对方是社牛之外的其他人,会立刻与你产生共情。

除了极端社牛人士,大多数人即使看上去开朗活泼、擅于社交,心里对于见陌生人这事儿,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压力与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是真的社恐,但很容易觉得自己社恐。

在自己到底社不社恐以及社恐是不是一个缺点之间犹豫徘徊之时,忽然听到一个平时看上去也很正常的人自称社恐,这时候你们之间不仅产生了舒适的平视感,甚至他认为自己可以稍微俯视你了。

这种奇妙的变化会让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特别润滑。你以一种让人异常舒适的方法拒绝了对方,这种拒绝不仅不会带来不愉快,反倒增进了你们之间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位,是你没有说谎。

我特别不喜欢为了拒绝一个人,不得不找各种理由甚至说谎,总觉得那是用他人的多事来惩罚我自己。

自从有了“社恐”这顶大帽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你说这世界上,有几个人不社恐?真的不太多。一个人社不社恐其实是分对象的。

著名的社恐脱口秀演员鸟鸟在徐志胜面前就显得挺自然的,但要说徐志胜是100%的社牛,也未必。

他讲过自己跟鸟鸟的初识。

当时徐志胜刚从北京的单立人到上海的笑果主场演出,在候场室里谁也不认识,而上海的那帮演员彼此都很熟悉,嬉笑打闹。我们社牛徐哥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单寂寞冷,琢磨着要能跟谁搭个话就好了。

目力所及,他看到了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鸟鸟,于是他走过去跟鸟鸟搭话,当时当下的那场对话是两个社恐的狭路相逢。

人对已知的自信总是起伏不定,对未知的恐惧却是亘古不变。这一点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有人擅于处理与掩饰恐惧,有人躺平随它去了。

不愿意去某个场合、见某个人,虽然起意是不想去,但底层原因永远可以归结为“社恐”,你对那个社交场合不感兴趣可不就会恐惧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社恐这个理由本质上是不接受反驳的,也就免去了许多无意义的推拉。

你说要陪孩子,对方可能会说你就出来玩一次吧,妈妈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啊;

你说姨妈来了,对方可能会说你不上周刚来过吗;

你说有点累,对方可能会说累主要是精神上的,出来吃吃饭放松一下就不累了……

但你说“社恐”,对方基本没招。

如果他真的头铁,说你就是见人见少了,赶紧出来见人就能克服。你可以马上说:“克服不了,你们这些社牛不会理解社恐的苦”。再不懂事的人听到这句话也会闭嘴,如果还不,这种不识进退的控制欲狂人,你可以拉黑了。

承认自己社恐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在承认的那一刻,你对社交的许多顾虑就都放下了,节约了许多情绪与时间。

但这个法宝真心建议不要用在职场,职场中的示弱相当于战场中的投降,不会有人同情你,他们还会嘲笑你的脆弱。

不要吧,工作就是难的,不难还要你干啥呢~

正因为有些事情你必须硬着头皮顶上,另外一些场合,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社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