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婴孩时,新手妈妈们会因为孩子吃喝拉撒睡的一丁点不一样而焦虑,大一点教育,会被成绩排名所困扰,随之而来的还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看到一点不如意,都急着指出,希望孩子得到改变。

可是,儿大不由娘,当孩子长大,更强烈的自我意识觉醒,你会发现教育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没有之一。我们焦躁不已,想要寻求方法,怎样让孩子更好?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怎么让孩子听进自己的话?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背后需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在于家长自己的选择。我们到底想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的分数和孩子这个人,哪个更重要?眼前名次和长期发展,哪个更有价值?

把终极目标想清楚了,再去生活里找细节,求方法,我要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你选择了什么,它都意味着同时将放弃一些东西。比如你选择了孩子的感受,注意力焦点就没法去兼顾到孩子的分数怎么样,那就不要再盯着分数不放了。如果你选择了紧抓孩子的分数,那么势必会和孩子有一场持久战,孩子可能不开心,而你们的关系可能会陷入僵局。

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家长一定要先想清楚了自己要什么,以下几个选择,是董进宇博士在家庭教育系列课程中提出的,不妨认真思考一样,也许对你的教子经历会有所启发:

1、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的主人,还是永远听话的乖乖孩?

2、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主见的人,还是人云亦云的传声筒?

要想孩子有主见,必须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允许孩子与家长有不同意见。

做法:让孩子多发声,学会倾听孩子。

3、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诚实的人,还是撒谎者?

孩子说谎100%是被家长逼迫出来的。人在高压下,不得不低头,父母在孩子面前是绝对权威的,孩子之所以学会撒谎,是为了逃避责难,如果对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能做出妥善的处理,我想他们是愿意诚实相告的。不要贴标签,更不要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孩子所犯下的那些错,若在孩子的年龄,你可能都不如孩子。

做法: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允许犯错。

4、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尊严的人,还是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

孩子的尊严最初是从父母对他的尊重中生长出来的。打骂和逼迫意味着孩子没有尊严,如果想培养一个有尊严的孩子,必须要尊重孩子,不要打骂,不要讽刺,不要言语上口无遮挡地伤害。

做法:把孩子当领导,你怎么跟领导说话,就怎么跟孩子说话。

5、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信守承诺的人,还是言而无信的人?

中国90%的家长都不信守对孩子的承诺,想要培养孩子信守承诺,家长必须首先信守承诺。孩子的基础人格模式是在父母身上模仿形成的,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做法:谨言慎行,说到做到。

6、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的人,还是社会混子?

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有教养的人,父母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夫妻之间相互尊重、尊重领导和同事、尊重身边所有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6点并不是什么两难的选择,几乎所有家长都会选择前一种人,但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的言行举止却常常让孩子走上了后一种可能,为什么?因为没有足够的觉察,没有正确的方法。

我们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在家庭中,选择了一种更民主的方式,就意味着你要放弃一些个人意志,不是所有人都要听我的。选择了去调整亲子关系,就要放弃自己的一些个人主张,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

你不能一直站在你大人的价值体系里不动,这意味着宽容、理解和放下,意味着愿意重新开始去建构亲子关系

这里更多的是选择,最怕的就是想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不去做,整天用小鞭子抽着;希望孩子诚实,当孩子坦诚错误时,又是劈头盖脸一阵痛骂;渴望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当孩子说起同学矛盾时,却把矛头指向自家孩子……

这时候就是方法问题了。在没有厘清目标之前,一切方法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你坚信了自己的选择,并且不时提醒自己。就像有一个初三的孩子讲的,老师,我选择不上学,选择了现在的容易,但也选择了未来的艰难。我选择继续回学校读书,意味着我选择了眼前的困难去面对它,也选择了将来会相对顺一些。

孩子的未来能怎么样,都是当下每一个选择决定的。

幸福家庭的标配是,家长坚定目标,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多倾听孩子,多理解,多尊重。教育无他,榜样而已。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有各有各的不幸。之所以这样,因为不幸家庭的成员不自觉会陷入全能自恋中,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不思改变,也没有自察自醒的能力,导致处理不好彼此关系,从而让孩子和自己离心,关系越走越远。

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孩子,大放那些正直的品格,学习分数自然往后排。

比起每一个阶段性的成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