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一双地理的眼睛,品味大千世界的美好」
最近和学生们聊起了山西的大院文化,勾起了我对李家大院的回忆。
【李家大院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2017年10月,曾经去坐落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闫景村的李家大院一游。印象深刻的是,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的门庭若市相比,李家大院显得幽静而温馨,可以细细地欣赏品味。
【一栋栋竖井聚财式四合院,是李家大院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雕梁画栋】
【细细欣赏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心中充满无限感慨】
李家大院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保存修复可供参观的院落有11组。大院另有祠堂、花园,整个建筑融合北方四合院、徽式建筑、欧洲哥特式建筑三大风格。
【李家大院的李氏宗祠,肃穆庄严】
【李家大院的花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大气,又有江南园林的精致】
走进李家大院,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巷陌老街,精妙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展厅里的创业史、善举史,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
李家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一、李氏家族的崛起之路
李氏家族迁居闫景村以后,以传统农业为立家根本,逐渐进入商贸领域,后投资经营近代工业实业,从而由农转商,后又转为民族资本家。
【展馆里的李家重要人物塑像】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李家的经商历史及其数代人“忠恕”【忠,尽心为人;恕,推己及人。】的家规家风、乐善好施的义举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乐善好施的理念,第四展馆】
二、“善”字当头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善”字当头,走到李家大院的大门口,两个大大的“善”字凸显在门楼两旁的高墙上;大门名字叫“广善门”,门额上悬挂两块牌匾,一块是“李家大院”,一块是“慈善世家”;门前广场的照壁正反两面,非常醒目地书写着积德行善的内容。
【门楼两侧两个大大的善字,凸显李家的善字当头】
李家大院有一座经楼为窑洞顶,上有近百米用普通砖瓦拼成的花墙,50组图案自成一体,无一重复,朴素典雅,美观大方,建筑专家称是“中国罕见的砖瓦墙”。
据说,民国初年河东小麦歉收,为救灾民,李家人聘请当地揭不开锅的贫困者到家中修建窑洞,通过增加工序,延长工期,让这些人多停留,多吃饭,多拿钱,两个月的活干了半年之久。这实际上是在救助中拭去被救人的心伤,在扶困中敬畏被扶人的尊严。
这百年砖瓦墙向世人展现的是灵魂的返璞归真,昭示的是人性的虔诚归依。这真是大善无言、大善无痕。
【中国罕见的砖瓦墙,体现的是大善无言、大善无痕】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百善壁】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
李氏家族历世以民间疾苦为怀,乐善好施,博施济众,善行善举无数,官民共誉,人称善人。
李家白手起家的历史、善行天下的美德,直至今天仍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家世善慈,善为德修】
三、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
李家大院的主体建筑为北方地区的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派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
【每个院落都不大,南北长、东西窄,堂屋高阔,其余三面多有阁楼,即便日头高照,室内也是较暗的】
【四面的房屋围合成为一个聚财的天井】
李家大院建筑上的砖雕、石雕、木雕、铁艺等饰品有晋南地区汉族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
【石雕、砖雕】
【木雕】
李家最出名的一位少爷是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并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因此,其所居住的西院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
【李子用夫妇雕塑】
四、李家大院精美绝伦的“三雕”
石雕,多饰于房屋基础部分,主要是柱础石、夹门石、门狮等。
【石雕狮子】
木雕,主要分布在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枋、檩条、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桶扇、门窗上的木雕。木结构外露部位,如屋檐、门罩等多有精美彩绘。
【木雕】
【木雕】
砖雕,主要饰于木结构门庭外的八字或一字影壁上,以及仿木结构的垂花门罩、檐椽、额枋、斗拱、牌匾、下垂的莲柱等。院里的砖雕一般分布在墀头、山墙、正厅两侧的墙壁,二门两边的院墙、园林里的花墙等处。
【砖雕】
建筑是历史的镜子,建筑是文化的记忆,即使是人去楼空,乃至毁为废墟遗址,也往往会把历史的影子常留人间,会把文化的符号深入人脑。
李家大院无论用地选址、总体布局,还是建筑艺术、内外装饰,都是文气多于商气,在富丽中见质朴,在典雅中见文气,是院主人文化素质、文化修养的直接反映。
李家大院留给我们的,古建专家可以研究,商人可以朝拜,文人可以咏怀,为官可以明志。而无论怎样,只要为人,一心向善,便可于此接受善的教化与感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