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俄美两国防长通电话

资料图: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

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当地时间21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通了电话。双方讨论了国际安全和乌克兰局势问题。

这是两国防长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第二次通话,上一次通话是在今年5月。

延伸阅读:

形势正在起变化,俄军开始最艰难的保卫战

资料图

赫尔松的特产是西瓜,又大又甜。一张乌克兰的宣传照上,一名乌克兰士兵,右手捧着一个大西瓜,左手竖着大拇指,身后是火箭弹正向俄军阵地倾泻。

形势正在起变化,俄军开始了最艰难的保卫战。

士气大涨的乌军,正发动猛烈进攻,钳形攻势的目标,则直指赫尔松。

请注意,这里的赫尔松,指的是赫尔松州首府赫尔松市。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第七天,俄军就攻入赫尔松市,这也是俄军拿下的第一座乌克兰重要城市。

在不久前的乌东四个地区入俄公投中,赫尔松州被宣布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州。

但战场瞬息万变,现在,这个州的首府有点悬了。

资料图

俄罗斯正在全力应对,普京也不敢大意。

10月19日,普京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宣布:乌东四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从10月20日起进入战时状态。

普京在下达命令时说:“我要提醒的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在成为俄罗斯的组成部分之前实行过战时状态。现在我们需要在俄罗斯立法的框架内正式确定这一制度,因此,我签署了一项关于在俄罗斯联邦这四个主体中引入军事管制的命令,并将立即送交联邦委员会批准。”

普京还指控:“坦率地说,新纳粹分子在使用恐怖手段:破坏重要设施;安排暗杀地方政府机关的代表……”

同一天,普京还下令,在俄边境地区实行“中等应急响应”,提高中央联邦管区和南部联邦管区战备等级。

普京很清楚,俄军正在前线陷入一场苦战。从作战形势图看,乌军士气高涨正步步紧逼,并发起大规模反攻。

俄新任命的俄军乌克兰战场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苏洛维金此前也承认,前线总体形势“紧张”,赫尔松地区局势令人不安,有关赫尔松市本身的进一步行动将取决于军事形势,但"我们不能排除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按照他的说法,乌军每天的伤亡人数在600至1000人之间,俄军的策略不同,“我们并不一味寻求高速推进。我们珍惜每一个士兵的同时,粉碎敌军进攻。”

公开承认前方形势不利,这样的表态,还是非常罕见的。

资料图

“非常艰难的决定”,又是什么?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俄军已开始大规模从赫尔松市撤离,撤向第聂伯河左岸。

赫尔松当地负责人弗拉基米尔-萨尔多在电视直播中说:“从今天(10月19日)起,该市的所有(俄罗斯)权力机构,民事和军事行政部门,所有部委,将转移到与赫尔松交界的第聂伯河左岸。”

他坚持认为,“没人打算放弃赫尔松,“军队将战斗到死”,“但我们必须确保平民的安全”。

赫尔松市民则收到短信,敦促他们在“乌克兰军队炮击”前赶紧撤离。

按照赫尔松官员的披露,大约5-6万人将撤向第聂伯河左岸,如果以每天一万人的速度计算,撤离工作将持续6天。

也就是说,俄军至少要顶住一个星期。

考虑到赫尔松市是俄乌冲突后俄军占领的第一座重要城市,CNN的评价是,俄军将很快失去“这场战争中的最大战利品之一”。

乌克兰方面则指责俄方正在恐吓赫尔松居民,裹挟他们进入俄罗斯。很多前线乌克兰士兵,则以吃西瓜的行为艺术,宣示拿下赫尔松的决心。

资料图

最后,怎么看?

三点吧。

第一,俄军开始最艰难的保卫战。

基于最近拉胯的战场形势,普京临时换将,将威名赫赫的光头司令苏洛维金任命为前线总司令。但从赫尔松形势看,至少在短期内,光头将军也没能改变战场走势。

以前俄军都是进攻,进攻赫尔松,进攻马里乌波尔;但现在,则开始保卫战了,保卫赫尔松。如果第聂伯河右岸彻底失守,那意味着已被俄列入领土的赫尔松州,约三分之一土地被乌军夺回。

赫尔松市靠近克里米亚,附近不远处就是运河,这是克里米亚关键的水源头。

这注定将是一场艰苦的保卫战。

第二,这既是土地的拼杀,也是人口的争夺。

这与以往常见的国与国冲突不同。比如,美军在伊拉克、在阿富汗打仗,撤离肯定迅速撤,基本不用关心当地人,最后最多是不得已,撤走一些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但俄乌冲突,双方既为土地拼杀,感觉更是人口的争夺。所以,形势哪怕不妙,仍鼓励平民朝自己方向撤离。

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人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

这更像是一场悖论,两国都是土地大国,有的是资源矿产和土地,就为了那么一丁点地方,还争什么啊?

当然,用俄罗斯的说法,这是西方造的孽,是北约的步步紧逼,让俄罗斯忍不可忍。而且,美国还要和俄罗斯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资料图

第三,更血腥的可能还在后面。

这是最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前景。俄罗斯只是抓紧从赫尔松市撤离平民,但按照赫尔松10多万人口计算,估计还有约一半人会留在这座城市。

俄军也没有完全放弃赫尔松市。事实上,这是俄军拿下的第一座重要城市,俄军不激烈抵抗就主动放弃,在政治上都交代不过去。这也不是“末日将军”苏洛维金的风格。

那接下来可能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城市战的血腥,我们从之前的马里乌波尔之战就可以看出。可怜,这座战前乌克兰最大的钢铁城市,最后被打成一片废墟。

战场正进入僵持阶段,那意味着,这是一台巨大的绞肉机。最怕的就是这种势均力敌、各不相让,谈判都很难取得突破,但可怜,还有无数人将命丧其中。

更别提,如果俄罗斯真被逼到墙角——将一个核大国逼到退无可退,那将是什么可怕后果?

和平路茫茫,满目尽血光。若干年后回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这一切到底都为了什么?成千上万人死去,值得吗?

媒体:普京已经调整战略 打算不再和乌军硬碰硬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前线战况依旧十分紧张。随着俄乌冲突战场形势的变化,冲突焦点从乌东部的顿巴斯地区转向南部赫尔松地区。

俄罗斯国防部近日称,俄军顶住了乌军在赫尔松的攻势,并使乌军遭受重挫,目前赫尔松前线的局势已经恢复。

不过,乌方也自有一套说辞。乌方表示,俄罗斯政府正在计划将部队从赫尔松地区撤军,为了让撤军行为显得合理,俄政府便有意透露一些消息。

俄军

由于俄乌双方的战报完全相反,人们并不清楚赫尔松战斗的实际情况。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赫尔松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对俄乌双方而言,都难以承受失败之痛。

对于目前的形势,新上任的俄对乌特别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大将首次对当前俄乌局势表态,他一改日前“温和”语气,态度十分坚定的表示:

俄军不追求速战速胜,而是要有条不紊的全面打击乌克兰,重点打击乌境内的基础设施,削弱其抵抗的信心,同时俄军将在整个接触线建立全面防御体系,建立大批的预备队,巩固防御阵地。

很明显,普京已经调整了战略,用稳扎稳打的方式推进战争,能够最大化的利于俄军。

面对乌军不及损失是反击,俄罗斯打算不再硬碰硬,尽管俄方动员了30万大军但毕竟离投入战争还有段时间,节省兵力才是根本。另外,无人机的使用也可以看出俄军策略的调整。

普京 资料图

总体来说,自从普京宣布乌四地进入“战时状态”后,其基本作战方针便发生了变化。

与此同时,美西方介入的因素也显得越发突出,七国集团领导人以及北约国防部长会议均表示将继续向乌提供军事援助。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西方已接近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危险界限。西方给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总数已达到423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美国。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冬的逼近,形势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从美国内政治形势看,已有部分共和党议员对美国军事援乌的做法表达不满。至于其他北约国家也开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管如此,对于泽连斯基来说并没有更多的选择,自身也早就放话“不与俄谈判”,只能硬着头皮。近日,泽连斯基决定,乌方将对1400家俄罗斯公司和组织及2500名俄罗斯公民实施制裁。

泽连斯基 资料图

客观说,这样的制裁更多的作用就是一个表态,并不会发挥太大效力。

眼下,基辅正面临用电危机。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当天宣布在基辅采取措施限制用电。基辅市政府已敦促基辅居民适度用电,此外要求企业限制办公室、餐厅、购物中心的户外照明。

战争带来的影响巨大,民众自然最为无辜。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近日便表态,他认为俄乌冲突的爆发不应怪俄罗斯总统普京,而应怪罪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说,普京其实不想打仗,乌政府在顿巴斯地区的所作所为迫使普京不得不这么做。

泽连斯基虽不是幕后“黑手”,但也的确是导火索,和平何其珍贵,自己挖的坑最终也要由自己来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