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云海

孙卫国教授的博士论文《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探讨了1637年-1800年原宗主国明朝灭亡以后,朝鲜王朝在与清朝构建新宗藩关系的过程中,在文化心态上表现出来的“尊周思明”问题。朝鲜的尊周思想,是源自中国春秋时期的尊周观念,当年孔子作《春秋》,大义数十,尊周最大,其本意在于强化周朝的正统性。孙卫国指出,朝鲜王朝大谈尊周,是作为被清朝武力征服后,对付清朝的一种手段,是其塑造自身正统的一种策略,从而确保朝鲜文化心态上的优越感。

朝鲜在这种华夷观念影响下,视明朝为中华正统,尊周即尊明,尊明即是尊华,体现了朝鲜对明、清两朝截然不同的文化心态。朝鲜王朝的尊周思明思想在清代近三百年的中朝交往中始终存在,影响深远。那么,明清交替之际,即使表面上已经臣服于清朝,朝鲜为何还长期坚持尊周思明?这种思想有何表现?清朝又是如何应对的?

一、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表现

在费正清构筑的东亚朝贡体系的解释框架下来观察,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历来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宗藩关系。然而,孙卫国指出,如果避开双方表面礼节性的往来,检视其内在文化心态,就会发现这种所谓的典型的宗藩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不过是徒有其表而已。朝鲜王朝从仁祖开始直到正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以反清复明为己任,臣服清朝是“忍痛含冤,迫不得已”。

孙卫国将朝鲜这种思明思想的表现总结五个方面:一是祭祀明朝皇帝。从1704年设立大报坛,一直到1908年迫于日本人压力被迫撤祀之前,几百年间,从国王到百姓,都虔诚的祭奠着明朝洪武、嘉靖、崇祯三位皇帝。这是朝鲜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思明表现。乃至20世纪末叶,韩国文化中仍有这种祭祀活动。二是编修中国史书。明亡以后,长期以来作为小中华的朝鲜王朝,自视为中华正统的唯一合法继承者,所以以编修明史为己任,撰成许多部明朝史书,如《尊周汇编》《小华外史》等。三是尊重明遗民及其后裔。明亡后逃亡至朝鲜的明遗民包括东征将士、跟随朝鲜人质凤林大君区汉城的九义士,以及其他漂流人、逃人。明遗民及其后裔在朝鲜的思明活动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是20世纪祀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四是暗中遵用明朝正朔。尽管明亡后迫于形势,朝鲜官方文书用清正朔,但私家信函绝不用清年号,而是用明正朔,这是朝鲜尊周的一个重要表现,反映出朝鲜内在心态的反清意识。五是珍视明朝遗物。即总是想方设法搜集明朝遗物,几近痴迷,只要沾上“大明”遗尘,朝鲜都当做宝贝珍藏。

二、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原因

朝鲜表面臣服于清朝,暗地里却奉行尊周思明的理念,攘斥清朝,构成清代中朝中方关系背后的潜流。对比,孙卫国探讨了个中缘由,并将原因归纳为三点。

首先,朝鲜在道德理念上感念明朝的恩德。明太祖赐与李朝“朝鲜”国号,确立了朝鲜王朝的正统地位,朝鲜视为“大造之恩”。明神宗出兵击败清朝日军,使藩邦得以复国,是为“再造之恩”。崇祯帝派兵救援被皇太极围困于南汉山城的仁祖,有"拯救之恩"。明朝有这三重大恩,历代朝鲜国王念念不忘,报恩成为朝鲜思明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文化心态上,朝鲜受到华夷观念的影响。儒家的华夷观在中国和朝鲜王朝都很有影响力,在朝鲜的“小中华”思想中,只认同汉族的政权具有中华正统,所以,朝鲜认为明朝为中华,朝鲜为小中华,明亡后,朝鲜为中华余脉,满清则被视为夷狄,所以,尊周尊明以尊华,攘夷以贬清,从而在思想文化上确立其为中华正统的观念。而现实层面上,朝鲜尊周思明的原因,则是朝鲜王朝的自我认同与正统危机。作为藩国,朝鲜的正统性来源于宗主国的册封,即朝鲜王朝的正统地位来自明朝,两百多年里的传统都是如此,突然有一天,原来被朝鲜视为夷狄的清朝突然取代明朝成为宗主国,原来正统的来源不复存在,造成了现实中出现难以克服的正统危机。

朝鲜以程朱理学立国,华夷观念深入人心,一旦违背,政权就会发生危机,于是朝鲜王朝只能强化其承继了明朝的中华正统,而不可能认同清朝的正统。这是朝鲜尊周思明的实质。

三、清朝的应对

对于朝鲜尊明贬清的心态,清朝从一开始就了如指掌。当年皇太极称帝后,朝鲜拒不拥戴,于是,1637年皇太极亲征朝鲜,签订城下之盟,朝鲜被迫无条件地成为清朝的藩国。但朝鲜这是迫于战争的威胁,不得不屈服。清朝对朝鲜表面臣服、内心抗拒的两面态度心知肚明,所以,采取了很多措施,试图改变朝鲜对清朝的抗拒心态。

入关前,清朝对朝鲜采取高压政策,包括以朝鲜世子等为质子,严惩潜通明朝官员,督责朝鲜过失等,并严密监视朝鲜举动,意图通过强硬措施,打压消除朝鲜国内的反清义理派势力的影响力,同时大肆宣扬清朝承上天眷顾,得承中华正统。在清初的高压政策下,朝鲜虽然在文化上对清朝大加挞伐,但终究没有实质性的反清行动。但是,高压政策只能用之于一时。所以,随着入关后政权稳定,清朝对朝鲜改以德化政策为主,施恩德化,以收其心。这种德化主要表现在归还人质、减免岁贡、优礼朝鲜国王与使节等,并尽量满足朝鲜的请求,意在消除朝鲜的反叛和悖逆心态,使朝鲜最终认同清朝作为中华正统的继承者。这一政策贯彻清朝始终。

在清朝强势的德化政策下,朝鲜国内终于出现变化,乾隆以后,北学派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尊周的观念,可以说是朝鲜在对清朝的认同上的一种质的飞跃。历经数代上百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使朝鲜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对清朝的敌意。但是,作者指出,即便在清朝德化政策之下,朝鲜对清朝的认同有所增进,但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朝鲜对清朝的看法,朝鲜始终未完全认同清朝的正统。这便是晚清人士所感慨的,德化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