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英]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 / 宋佳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1-4 /
文丨云海
对于伦敦这座城市,我有限的认知来自文学、历史和影视作品。在我的印象中,伦敦是狄更斯笔下工业化大都市的大雾朦胧,是日不落帝国首都的辉煌霸业,是纳粹德国大轰炸中的顽强抵抗,是英剧《Yes, Prime Minister》中令人捧腹的英式幽默……这些文学和历史叙事构筑的伦敦,尽管也千姿百态,却难免支离破碎,勾画不出一个清晰而真实的伦敦。
英国历史学家西蒙·詹金斯(Simon Jenkins)“简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一书,始于罗马时代的建城,一直论述到英国脱欧对伦敦的影响,讲述了两千多年来伦敦城市样貌的演变,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权力和资本斗争的历史,还能感受到伦敦这座城市的个性。
詹金斯用“优雅与不凡”为题,高度概括了伦敦这座历经两千年时间洗礼的城市的特质。他在前言中指出,伦敦长久以来都保持着独立自主,在布狄卡起义、诺曼征服、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瘟疫、大火和炸弹袭击给这座城市留下道道伤疤时,伦敦都始终坚忍如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詹金斯看来,伦敦的灵魂,就是汤姆斯·戴克霍夫所说的,富人和穷人都“热爱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爱它的美学形式,爱它的历史氛围,爱它拥有促进邻里和睦的无形能力,爱它也能带来纯粹的快乐”。
作为一部讲述城市发展历史的作品,建筑是绕不开的话题。书中,詹金斯用了大量的笔墨来讲述伦敦的建筑。在詹金斯看来,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伦敦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实际上取决于政治如何决策。考察伦敦的建筑演变史,其实审视的是历史上伦敦的那些主政者如何塑造这座城市的历史。从兴起之初,伦敦就是在贸易需求的主导之下而建立的,它既非因战争而生,也不是宗教信仰中心,即使发展到今天,伦敦也是作为政治中心和金融中心闻名于世。就今天的建筑风貌而言,伦敦是一座多元的城市。在伦敦城市建设的历史上,新的建筑开发计划总是试图彻底改变原有的风貌,导致伦敦街头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建筑和毫无协调感的街景。但这也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包容。
如果想感受伦敦的悠久历史,作者提供了一条位于金融城内追寻历史古迹的漫步线路。这条线路从鲁德门广场开始,往南穿过维多利亚女王街走到哈金山街,沿途可以看到古老的罗马浴场,接着走到道门,拐进恩典街,沿着劳伦斯庞特尼山街和洛华特巷,就能看到雷恩爵士在17世纪末完成设计的伦敦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被炸毁的圣邓斯坦教堂遗址(St Dunstan-in-the-East),以及建于11世纪诺曼时代的伦敦塔(Tower of London)。这一路走下来,也就相当于穿梭于两千年的历史之中了,浓厚的历史氛围跃然纸上。
《薄雾之都》一书以时间为顺序,以26章的篇幅讲述了雾都伦敦的发展历史。从公元43年罗马皇帝劳狄出兵征服不列颠,在泰晤士河边上建立伦敦城(最初叫朗蒂尼亚姆)开始,作者围绕历史上的诸多关键事件和人物,讲述了一段度过黑暗与野蛮、经历崛起到辉煌、遭遇战争的残酷与衰落的伦敦城的故事。
尤其是最后几章讲述战后伦敦建筑思潮发展的内容,有助于我们理解伦敦何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无论是从未亲身到过伦敦的读者,还是曾经生活过却没有系统研究过伦敦历史的朋友,该书都是深入了解伦敦前世今生的佳作。
热门跟贴